關于時局的成語 (7個)
-
1
匡國濟時
- 成語拼音:
- kuāng guó jì shí
- 成語解釋:
- 匡正國家,挽救時局。
- 成語出處:
- 《隋書·帝紀第一·高祖上》:“匡國濟時,除兇撥亂。”唐·李翱《卓異記·三十二年居相位》:“玄齡初與杜如晦為友,屬隋室喪亂,未嘗不慨然相顧,有匡國濟時之心。”
-
2
匡時濟俗
- 成語拼音:
- kuāng shí jì sú
- 成語解釋:
- 匡:糾正;濟:救助。拯救社會時局和風氣,使之歸于正道。
- 成語出處:
- 唐 元稹《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策一道》:“故禹拜昌言而嘉猷罔伏,漢征極諫而文學稍進,匡時濟俗,罔不率繇。”
-
3
匡俗濟時
- 成語拼音:
- kuāng sú jì shí
- 成語解釋:
- 匡:糾正;濟:救助。拯救社會時局和風氣,使之歸于正道。
- 成語出處:
- 《宋書 明帝紀》:“王公卿尹,群僚庶官,其有嘉謀直獻,匡俗濟時,咸切事陳奏,無或依隱。”
-
4
知機識變
- 成語拼音:
- zhī jī shí biàn
- 成語解釋:
- 機:時機。指能了解、掌握時機,識別、適應時局的變化
- 成語出處:
- 《舊唐書·尉遲敬德等傳》:“史臣曰:‘皆謂猛將謀臣,知機識變,有唐之盛,斯實賴焉。’”
-
5
血雨腥風
- 成語拼音:
- xuè yǔ xīng fēng
- 成語解釋:
- 下著鮮血的雨;刮著腥味的風。比喻形勢、時局的險惡。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3回:“腥風血雨滿松林,散亂毛發墜山奄。”
-
6
中原板蕩
- 成語拼音:
- zhōng yuán bǎn dàng
- 成語解釋:
- 中原:指我國中部,泛指天下;板蕩:《詩經》篇名,指周厲王荒淫無道。比喻時局動蕩危急
- 成語出處:
- 宋·岳飛《五岳祠盟題記》:“自中原板蕩,夷狄交侵。”
-
7
乍雨乍晴
- 成語拼音:
- zhà yǔ zhà qíng
- 成語解釋:
- 乍:忽然。指忽兒下雨,忽兒天晴。比喻人心情不定,變化多端,也比喻時局變化莫測
- 成語出處:
- 宋·歐陽修《浣溪沙》:“乍雨乍晴花自落,閑愁閑悶晝偏長,為誰消瘦損容光。”
* 關于時局的成語 形容時局的成語 描述時局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