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明人的成語 (21個)
-
1
聰明一世,懵懂一時
- 成語拼音:
- cōng míng yī shì,měng dǒng yī shí
- 成語解釋:
- 懵懂:頭腦不清楚或不能明辨事物。人一輩子都很精明,但有時一下子糊涂。指聰明人也會犯錯誤
- 成語出處: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五回:“我蘇友白聰明一世,懵懂一時。我此行雖因叔命,原為尋訪佳人。”
-
2
聰明一世,糊涂一時
- 成語拼音:
- cōng míng yī shì,hú tū yī shí
- 成語解釋:
- 人一輩子都很精明,但有時一下子糊涂。指聰明人也會犯錯誤
- 成語出處:
- 老舍《駱駝祥子》:“六十九歲的人了,反倒聰明一世,糊涂一時,教一群猴兒王八蛋給吃了。”
-
3
何許人也
- 成語拼音:
- hé xǔ rén yě
- 成語解釋:
- 許:地方。什么地方的人。指來歷不明的人和什么樣的人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逸民傳》:“漢陰老父者,不知何許人也。”
-
4
明刑不戮
- 成語拼音:
- míng xíng bù lù
- 成語解釋:
- 指刑罰嚴明,人民就很少犯法而被殺。
- 成語出處:
- 《商君書·賞刑》:“故禁奸止過,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則民不敢試,故國無刑民。國無刑民,故曰:‘明刑不戮。’”
-
5
明人不作暗事
- 成語拼音:
- míng rén bù zuò àn shì
- 成語解釋:
- 心地光明的人不做偷偷摸摸的事
- 成語出處: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9回:“這伙計既到上海之后,心想不要把他冒冒失失的一告,他其中怕別有因由。而且明人不作暗事。”
-
6
明人不說暗話
- 成語拼音:
- míng rén bù shuō àn huà
- 成語解釋:
- 明:光明正大。光明正大的人說實在話,不轉彎抹角
- 成語出處:
- 高陽《胡雪巖全傳·紅頂商人》:“明人不說暗話,雪巖的靠山是王撫臺,如今已不在人世。”
-
7
明人不做暗事
- 成語拼音:
- míng rén bù zuò àn shì
- 成語解釋:
- 心地光明的人不做鬼鬼祟祟的事。比喻有意見當面提出,不在背后搗鬼。
- 成語出處:
- 元 吳昌齡《張天師》第三折:“常言道:‘明人不做那暗事’,則俺這閉月羞花絕代姿,到如今自做出自當之,妝甚的謊子!”
-
8
光棍不吃眼前虧
- 成語拼音:
- guāng gùn bù chī yǎn qián kuī
- 成語解釋:
- 指聰明人能識時務,暫時躲開不利的處境以免吃虧
- 成語出處:
- 清·無名氏《劉公案》第六回:“俗語說的好,光棍不吃眼前虧。”
-
9
好漢不吃眼前虧
- 成語拼音:
- hǎo hàn bù chī yǎn qián kuī
- 成語解釋:
- 俗語。指聰明人能識時務,暫時躲開不利的處境,免得吃虧受辱。
- 成語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7回:“好漢不吃眼前虧,且讓他一步,再作道理。”
-
10
秋毫不犯
- 成語拼音:
- qiū háo bù fàn
- 成語解釋:
- 秋毫:鳥獸秋天新換的絨毛,比喻極細微的東西;犯:侵犯。指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 成語出處:
- 《史記 項羽本紀》:“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后漢書 岑彭傳》:“持軍整齊,秋毫無犯。”
* 關于明人的成語 形容明人的成語 描述明人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