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有主的成語 (35個)
-
1
六神無主
- 成語拼音:
- liù shén wú zhǔ
- 成語解釋:
- 六神:道家指主宰人心、肺、肝、腎、脾、膽的神;無主:沒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形容心慌意亂;驚慌失措。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嚇得知縣已六神無主,還有甚心腸去吃酒。”
-
2
喧賓奪主
- 成語拼音:
- xuān bīn duó zhǔ
- 成語解釋:
- 客人的聲音壓倒了主人的聲音。比喻外來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據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喧:聲音大;賓:客人;奪:壓倒;超過。
- 成語出處:
- 清 阮葵生《茶余客話》:“余仿為之,香則噴鼻而酒味變矣。不論酒而論香,是為喧賓奪主。”
-
3
喧客奪主
- 成語拼音:
- xuān kè duó zhǔ
- 成語解釋:
- 喧:喧嘩。客人的聲音壓倒了主人的聲音。比喻外來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據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
- 成語出處:
- 清·李慈銘《越縵堂詩話》下卷:“采石磯、棗陽城等,皆詠宋人勝金之事,喧客奪主,殊為非體。”
-
4
胸有成竹
- 成語拼音:
-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 成語解釋:
- 原指畫竹子在動筆之前腦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現比喻做事情動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 成語出處:
- 宋 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
5
冤有頭,債有主
- 成語拼音:
- yuān yǒu tóu,zhài yǒu zhǔ
- 成語解釋:
- 冤有冤頭,債有債主。比喻要了解事情,必須找為主的人。
- 成語出處: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劍門安分庵主》:“卓拄杖一下,曰:‘冤有頭,債有主。’”
-
6
冤各有頭,債各有主
- 成語拼音:
- yuān gè yǒu tóu,zhai gè yǒu zhǔ
- 成語解釋:
- 比喻處理事情必尋負主要責任的人。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六回:“武松捋起雙袖,握著尖刀,指何九叔道:‘小子粗疏,還曉得冤各有頭,債各有主。你休驚怕,只要實說,對我一一說知武大死的緣故,便不干涉你!’”
-
7
物各有主
- 成語拼音:
- wù gè yǒu zhǔ
- 成語解釋:
- 主;主人。世間萬物各有其所屬
- 成語出處:
- 宋·蘇軾《赤壁賦》:“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
-
8
矮人觀場
- 成語拼音:
- ǎi rén guān cháng
- 成語解釋:
- 場:戲場。比喻只知道附和別人,自己沒有主見。也比喻見識不廣
- 成語出處:
- 清 王士禛《香祖筆記》第十卷:“予觀宋景文近體,無一字無來歷,而對仗精確,非讀萬卷者不能,迥非南渡以后所及。今人耳食,譽者毀者,皆矮人觀場,未之或知也。”
-
9
矮人看場
- 成語拼音:
- ǎi rén kàn chǎng
- 成語解釋:
- 比喻只知道附和別人,自己沒有主見。也比喻見識不廣。
- 成語出處:
- 元 程端禮《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二:“不可先看人議論,如矮人看場,無益。”
-
10
矮子觀場
- 成語拼音:
- ǎi zǐ guān cháng
- 成語解釋:
- 場:戲場。比喻只知道附和別人,自己沒有主見。也比喻見識不廣
- 成語出處:
- 明 徐復祚《一文錢》第三出:“全心即佛,全佛即人,直是饑人見飯;心不是佛,智不是道,何殊矮子觀場。”
* 關于有主的成語 形容有主的成語 描述有主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