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民利的成語 (8個)
-
1
谷賤傷農
- 成語拼音:
- gǔ jiàn shāng nóng
- 成語解釋:
- 指糧價過低,損害農民的利益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食貨志上》:“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
-
2
亂臣賊子
- 成語拼音:
- luàn chén zéi zǐ
- 成語解釋:
- 舊時指不忠君主;不守臣道;作風反叛的大臣。后指破壞國家統一;損害人民利益的惡人。也作“逆子賊臣”。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
3
秋毫不犯
- 成語拼音:
- qiū háo bù fàn
- 成語解釋:
- 秋毫:鳥獸秋天新換的絨毛,比喻極細微的東西;犯:侵犯。指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 成語出處:
- 《史記 項羽本紀》:“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后漢書 岑彭傳》:“持軍整齊,秋毫無犯。”
-
4
秋毫勿犯
- 成語拼音:
- qiū háo wù fàn
- 成語解釋:
- 指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同“秋毫無犯”。
- 成語出處:
- 《北史 隋紀下 煬帝》:“營壘所次,務在整肅,芻蕘有禁,秋毫勿犯。”
-
5
福國利民
- 成語拼音:
- fú guó lì mín
- 成語解釋:
- 福:護佑。為國家和人民造福謀利
- 成語出處:
- 范文瀾《中國近代史》第一章:“林則徐給其妻鄭夫人家書里說:‘蓋以身許國,但求福國利民,與民無害。”
-
6
益國利民
- 成語拼音:
- yì guó lì mín
- 成語解釋:
- 對國家、對人民都有利。
- 成語出處:
- 《周書·文帝紀下》:“參考變通,可以益國利民便時適治者,為二十四新制。”
-
7
國利民福
- 成語拼音:
- guó lì mín fú
- 成語解釋:
- 利:利益。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
- 成語出處: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5回:“如車有轍,如舟有舵,無旁撓,無中阻,以專趨國利民福之一途。”
-
8
殷民阜利
- 成語拼音:
- yīn mín fù lì
- 成語解釋:
- 殷民:使人民富裕。舊指國家統治者的責任,就在于使人民富裕,使國家財物充足
- 成語出處:
- 漢·徐斡《中論·治引》:“夫明哲之為用也,乃能殷民阜利,使萬物無不盡其極者也。”
* 關于民利的成語 形容民利的成語 描述民利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