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滋味的成語 (12個)
-
1
別有滋味
- 成語拼音:
- bié yǒu zī wèi
- 成語解釋:
- 原意是另有一種別人無法體會的離愁別恨的滋味,指亡國之痛。后泛指文學藝術的情調、意蘊另有種動人的美感和趣味。
- 成語出處:
- 南唐 李煜《烏夜啼》詞:“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盡頭。
-
2
個中滋味
- 成語拼音:
- gè zhōng zī wèi
- 成語解釋:
- 個中:其中;滋味:味道,情味。其中的味道。指切身體會的甘苦。
- 成語出處:
- 宋·向子諺《西江月·紹興丁巳,遍走浙東諸郡……》:“居士何如學士,翰林休笑薌林。個中真味少知音,不是清狂太甚。”
-
3
殊滋異味
- 成語拼音:
- shū zī yì wèi
- 成語解釋:
- 殊:特殊;滋:滋味。奇異的滋味。指美味佳肴
- 成語出處:
- 唐·白居易《策林·立制度》:“飲食不守其度,則殊滋異味攻之。”
-
4
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
- 成語拼音:
- zhū bā jiè chī rén shēn guǒ,quán bù zhī zī wèi
- 成語解釋:
- 比喻吃東西狼吞虎咽,來不及細嘗。也比喻看書做事貪多務得,實則無所收獲
- 成語出處: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你這奴才,‘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
-
5
津津有味
- 成語拼音:
- jīn jīn yǒu wèi
- 成語解釋:
- 津:口液;唾液;津津:興趣濃厚的樣子。形容趣味很濃或很有滋味。
- 成語出處:
- 明 朱之瑜《朱舜水集 答野節書之十七首》:“佳作愈讀愈覺津津有味,可見理勝之文,大勝他人詞致美好也。”
-
6
干燥無味
- 成語拼音:
- gān zào wú wèi
- 成語解釋:
- 味:滋味,趣味。干巴巴的毫無趣味
- 成語出處:
- 艾蕪《文學手冊·怎樣獲得文學的工具》:“這首歌,前頭三句都是平鋪直敘,顯得干燥無味,一加尾后一句,便格外明快生動起來。”
-
7
食之無味,棄之不甘
- 成語拼音:
- shí zhī wú wèi,qì zhī bù gān
- 成語解釋:
- 味:滋味。吃起來沒有滋味,丟掉它又可惜。形容東西無大用處但又舍不得拋棄
- 成語出處:
- 魯迅《書信集·致章廷謙》:“這一種雜志,大約小峰是食之無味,棄之不甘也。”
-
8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 成語拼音:
- shí zhī wú wèi,qì zhī kě xī
- 成語解釋:
- 味:滋味。吃起來沒有滋味,丟掉它又可惜。形容東西無大用處但又舍不得拋棄
- 成語出處:
- 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
9
珍饈美饌
- 成語拼音:
- zhēn xiū měi zhuàn
- 成語解釋:
- 饈:滋味好的食物,饌:飯食。珍貴而味道好的食物。亦作“珍羞美味”。
- 成語出處:
- 熊召政《張居正》第二卷第五回:“吃慣了珍饈美饌鳳髓龍肝,回頭再吃這些家常飯,馮保覺得真是特殊的享受。”
-
10
咸酸苦辣
- 成語拼音:
- xián suān kǔ là
- 成語解釋:
- 指四種口味。比喻各種世態人情滋味
- 成語出處:
- 清·張岱《老饕雋序》:“蓋咸酸苦辣,著口即知。”
-
11
耳食之言
- 成語拼音:
- ěr shí zhī yán
- 成語解釋:
- 耳食:耳朵吃飯。比喻耳雜吃進去的不知滋味。不加分辨的;指沒有確鑿的根據;未經思考分析的傳聞。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六國年表序》:“不察其始終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
12
酸甜苦辣
- 成語拼音:
- suān tián kǔ là
- 成語解釋:
- 指各種滋味。比喻人生的幸福、歡樂、痛苦、磨難等各種境遇。
- 成語出處: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無非為衣食奔走,圖掙幾文錢,那酸甜苦辣也就講說不起。”
* 關于滋味的成語 形容滋味的成語 描述滋味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