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犯人的成語 (13個)
-
1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 成語拼音:
- rén bù fàn wǒ,wǒ bù fàn rén
- 成語解釋:
- 犯:侵犯。人家不侵犯我,我也不侵犯人家。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論政策》:“對于國民黨軍隊,應繼續采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政策,盡量地發展交朋友的工作。”
-
2
秋毫勿犯
- 成語拼音:
- qiū háo wù fàn
- 成語解釋:
- 指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同“秋毫無犯”。
- 成語出處:
- 《北史 隋紀下 煬帝》:“營壘所次,務在整肅,芻蕘有禁,秋毫勿犯。”
-
3
階下囚
- 成語拼音:
- jiē xià qiú
- 成語解釋:
- 指在公堂臺階下受審的犯人;泛指在押的囚犯或俘虜。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9回:“布告玄德曰:‘公為坐上客,布為階下囚,何不發一言而相寬乎?’”
-
4
殺威棒
- 成語拼音:
- shā wēi bàng
- 成語解釋:
- 舊時為壓倒犯人的氣焰,用棍棒打剛抓到或解到的犯人的腿或臀部。借指滅人威風的工具或手段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回:“先皇太祖武德皇帝圣旨事例,但凡新入流配的人,須先吃一百殺威棒。”
-
5
負荊請罪
- 成語拼音:
- fù jīng qǐng zuì
- 成語解釋:
- 負:背著;荊:荊條;古時用來抽打犯人的刑具。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主動向人認錯賠罪;請求責罰。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
6
斧鉞湯鑊
- 成語拼音:
- fǔ yuè tāng huò
- 成語解釋:
- 斧鉞:古代軍中刑戮。湯:滾開的水。鑊:古代的大鍋。湯鑊:古代一種酷刑,把犯人投入滾水中煮死。指各種酷刑。
- 成語出處:
- 《漢書·蘇武傳》:“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
-
7
縲紲之厄
- 成語拼音:
- léi xiè zhī è
- 成語解釋:
- 縲紲:拘押犯人的繩索,引申為囚禁。指牢獄之災厄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2回:“我也自這般尋思。若不是賢兄如此周全,宋江定遭縲紲之厄。”
-
8
縲紲之苦
- 成語拼音:
- léi xiè zhī kǔ
- 成語解釋:
- 縲紲:拘押犯人的繩索,引申為囚禁。指牢獄之苦
- 成語出處:
- 羅廣斌《紅巖》第十章:“聽說你要脫離縲紲之苦了,可喜可賀!”
-
9
縲紲之憂
- 成語拼音:
- léi xiè zhī yōu
- 成語解釋:
- 縲紲:捆綁犯人的繩子。引申為囚禁。被囚禁的憂慮。指有坐牢的危險。
- 成語出處:
- 魯迅《通信》:“逃掉了五色旗下的‘鐵窗斧鉞風味’,而在青天白日之下又有‘縲紲之憂’了。”
-
10
明正典刑
- 成語拼音:
- míng zhèng diǎn xíng
- 成語解釋:
- 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依照法律處以極刑。舊時多用于處決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
- 成語出處:
- 宋 呂頤浩《辭免赴召乞納節致仕札子》:“如是托疾,自當明正典刑;如委實抱病,伏望天慈,放臣閑退。”
-
11
囚首垢面
- 成語拼音:
- qiú shǒu gòu miàn
- 成語解釋:
- 象監獄里的犯人,好久沒有理發和洗臉。形容不注意清潔、修飾。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上》:“莽侍疾,親嘗藥,亂首垢面。”
-
12
數罪并罰
- 成語拼音:
- shù zuì bìng fá
- 成語解釋:
- 對前犯數罪的犯人并合處罰
- 成語出處:
-
13
陷于縲紲
- 成語拼音:
- xiàn yú léi xiè
- 成語解釋:
- 縲紲:捆綁犯人的繩索。指被關進監牢。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一回:“若非二哥眾位把船相救,我等皆被陷于縲紲。”
* 關于犯人的成語 形容犯人的成語 描述犯人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