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疑問的成語 (13個)
-
1
質疑問難
- 成語拼音:
- zhì yí wèn nàn
- 成語解釋:
- 質疑:請人解答疑難;癌難:對于疑問反復討論、分析或辯論。提出疑難,請教別人或一起討論。
- 成語出處:
- 清 徐枋《與曾青藜書》:“此既古人之所有取,亦友朋質疑問難之一樂也。”
-
2
毫無疑問
- 成語拼音:
- háo wú yí wèn
- 成語解釋:
- 不存在問題,十分肯定
- 成語出處:
- 鄧小平《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毫無疑問,他們的這種威信、影響和經驗乃是黨、階級和人民的寶貴財富。”
-
3
滿肚疑團
- 成語拼音:
- mǎn dù yí tuán
- 成語解釋:
- 疑團:弄不清的問題。形容心里充滿了疑問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7回:“弄得寶玉滿肚疑團,沒精打采,歸至怡紅院中。”
-
4
疑團滿腹
- 成語拼音:
- yí tuán mǎn fù
- 成語解釋:
- 疑團:許多弄不清的問題。形容心里充滿了疑問。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七回:“弄得寶玉滿肚疑團,沒精打采地,歸至怡紅院中。”
-
5
滿腹疑團
- 成語拼音:
- mǎn fù yí tuán
- 成語解釋:
- 一肚子弄不清的疑問。指很多弄不清的問題。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87回:“弄得寶玉滿肚疑團,沒精打采,歸至怡紅院中。”
-
6
無容置疑
- 成語拼音:
- wú róng zhì yí
- 成語解釋:
- 不會錯,毫無疑問
- 成語出處:
-
7
群疑滿腹
- 成語拼音:
- qún yí mǎn fù
- 成語解釋:
- 群:多;疑:疑問,困惑。形容猜疑心重
- 成語出處:
- 三國·蜀·諸葛亮《后出師表》:“群疑滿腹,眾難塞于胸中。”
-
8
疑團莫釋
- 成語拼音:
- yí tuán mò shì
- 成語解釋:
- 心里有很多疑問,沒有解開。
- 成語出處:
- 清·許奉恩《里乘》第二卷:“微君言,疑團莫釋!”
-
9
質疑辨惑
- 成語拼音:
- zhì yí biàn huò
- 成語解釋:
- 謂提出疑問,請人解答并加以研究、辨析。
- 成語出處:
- 明·朱衡《道南源委》卷三:“[張彥清]初從朱子游,得其大旨,后與李公呂質疑辨惑,造諧益深。”
-
10
執經問難
- 成語拼音:
- zhí jīng wèn nán
- 成語解釋:
- 手捧經書,質疑問難。后多指弟子從師受業。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儒林傳序》:“饗射禮畢,帝正坐自講,諸儒執經問難于前,冠帶縉紳之人,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
-
11
指破迷團
- 成語拼音:
- zhǐ pò mí tuán
- 成語解釋:
- 指點解說,破除疑問。
- 成語出處: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九回:“玉蟾道:‘妹子也疑這個托字不妥,今聽姐姐之言,真是指破迷團,后人受益不淺。’”
-
12
不亦樂乎
- 成語拼音:
- bù yì lè hū
- 成語解釋:
- 亦:也;乎:文言文中表示疑問的語氣詞;相當于“嗎”或“呢”。不也是快樂的嗎?后用以形容事態發展到過甚的地步。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13
的的確確
- 成語拼音:
- dí dí què què
- 成語解釋:
- 指真實的,毫無疑問
- 成語出處: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回:“他還是的的確確的一位候補縣太爺呢,還是個老班子,不然,早就補了缺了。”
* 關于疑問的成語 形容疑問的成語 描述疑問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