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關于竹簡的成語 (24個)

    1

    殘章斷

    成語拼音:
    cán zhāng duàn jiǎn
    成語解釋:
    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或零散不整的詩文字畫。編,用來穿聯的皮條或繩子。,古代用來書寫的片。同“斷編殘”。
    成語出處:
    宋 陸游《會稽志序》:“秦漢晉唐以降金石刻,歌詩賦詠,殘章斷,靡有遺者。”
    2

    著乎

    成語拼音:
    zhù hū zhú bó
    成語解釋:
    著:寫作;帛:古代寫字用的和白絹。指著書
    成語出處: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情欲》:“荊莊王功跡著乎帛,傳乎后世。”
    3

    著于

    成語拼音:
    zhù yú zhú bó
    成語解釋:
    著:寫作。帛:和絹。在和絹上寫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績等寫入書中。
    成語出處:
    漢 東方朔《答客難》:“今子大夫修先生之術,慕圣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記,著于帛,唇腐齒落,服膺而不可釋。”
    4

    著之

    成語拼音:
    zhù zhī zhú bó
    成語解釋:
    著:寫作;帛:古代寫字用的和白絹。指著書
    成語出處:
    章炳麟《與龔未生書》:“所欲著之帛者,蓋尚有三四種。”
    5

    舍策追羊

    成語拼音:
    shě cè zhuī yáng
    成語解釋:
    放下手中書本去尋找丟失的羊。比喻發生錯誤以后,設法補救。語本《莊子 駢拇》:“臧與榖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筴讀書;問榖奚事?則博塞以游。”陸德明釋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也。古以寫書,長二尺四寸。”
    成語出處:
    語出《莊子·駢拇》:“臧與榖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筴讀書;問榖奚事?則博塞以游。”陸德明釋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也。古以寫書,長二尺四寸。”
    6

    垂名

    成語拼音:
    chuí míng zhú bó
    成語解釋:
    垂名:傳名。帛:古代供書寫用的和白絹,借指典籍、史冊。名字
    成語出處:
    《封神演義》五十七回:“大丈夫先立功業,共扶明主,垂名帛。”
    7

    功垂

    成語拼音:
    gōng chuí zhú bó
    成語解釋:
    垂:流傳;帛:古代寫字用的和白絹,借指典籍史冊。建立偉大功勛,名載青史
    成語出處: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情欲》:“故使莊王功跡著乎帛,傳乎后世。”
    8

    難書

    成語拼音:
    qìng zhú nán shū
    成語解釋:
    罄:盡;:指可供制成子;書:寫。用盡子也難以寫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多形容罪惡累累。
    成語出處:
    《舊唐書 李密傳》:“磬南山之,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9

    難書

    成語拼音:
    qìng zhú nán shū
    成語解釋:
    罄:用盡;,用以寫字;書:寫。用盡子也難寫完。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后泛指事實多,寫不完。
    成語出處:
    《舊唐書 李密傳》:“磬南山之,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10

    斷編殘

    成語拼音:
    jiǎn duàn biān cán
    成語解釋:
    ;編:穿的皮條或繩子。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或形容書籍磨損殘破
    成語出處:
    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斷編殘字欲無,吾兒不負乃翁書。”
    11

    祿馬

    成語拼音:
    chōu jiǎn lù mǎ
    成語解釋:
    :抽占卦;祿馬:祿存與天馬。指算命占卦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33回:“因為能與人抽祿馬,川中起他一個混名叫做‘楊抽馬’。”
    12

    功標青史

    成語拼音:
    gōng biāo qīng shǐ
    成語解釋:
    標:寫明;青史:古代在上記事,因稱史書為青史。功勞記在史書上。指建立了巨大功績。
    成語出處:
    唐·杜甫《贈鄭十八賁》詩:“古人日以遠,青史自不泯。”
    13

    韋編三絕

    成語拼音:
    wéi biān sān jué
    成語解釋:
    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14

    苞苴竿牘

    成語拼音:
    bāo jū gān dú
    成語解釋:
    苞苴:蒲包,指贈送的禮物,引申為賄賂;竿牘:為書,指書信,這里特指請托信。指攜著禮物帶著書信,去探訪人。指行賄請托。
    成語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列御寇》:“小夫之知,不離苞苴竿牘。”
    15

    不刊之論

    成語拼音:
    bù kān zhī lùn
    成語解釋:
    刊:消除;改正。古代把字寫在或木板上;有錯誤時;或改動或剝去;不刊:不能消除;不可刪改。內容正確;不能更改的論斷。
    成語出處:
    宋 郭若虛《圖畫見聞志 論曹吳體法》第一卷:“況唐室已(以)上,未立曹吳,豈顯釋寡要之談,亂愛賓不刊之論。”
    16

    筆削褒貶

    成語拼音:
    bǐ xuē bāo biǎn
    成語解釋:
    筆:記載。削:刪改。古時在或木上寫字,寫錯要修改時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來評文論物的好壞。也指用文字褒揚、貶斥人或事。
    成語出處:
    清·皮錫瑞《經學歷史·經學開辟時代》:“《春秋》自孔子加筆削褒貶,為后世立法,而后《春秋》不僅為記事之書。”
    17

    刀筆吏

    成語拼音:
    dāo bǐ lì
    成語解釋:
    刀筆:古時在上用刀削改字。指代辦文書的小吏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蕭相國世家》:“蕭相國何于秦時為刀筆吏,錄錄未有奇節。”
    18

    刀筆老手

    成語拼音:
    dāo bǐ lǎo shǒu
    成語解釋:
    刀筆:古時在上用刀削改字。指代辦文書的小吏
    成語出處:
    《動搖》:“你老兄是刀筆老手,所以非請你幫助不可了。”
    19

    刀筆之吏

    成語拼音:
    dāo bǐ zhī lì
    成語解釋:
    刀筆:古時在上用刀削改字。指代辦文書的小吏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且廣年六十余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
    20

    衡石量書

    成語拼音:
    héng shí liàng shū
    成語解釋:
    《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古時文書用木札,以衡石來計算文書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國政。亦作“衡石程書”。
    成語出處:
    《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 關于竹簡的成語 形容竹簡的成語 描述竹簡的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