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簡的讀音 竹簡的意思
竹簡 竹簡,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也指寫了字的竹片。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制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稱木簡),牘比簡寬厚,竹制稱竹牘,木制稱木牘。均用毛筆墨書。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67.5cm),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23cm),因此人們又稱信為“尺牘”。在湖南長沙、湖北荊州、山東臨沂和西北地區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過重要發現,其中居延出土過編綴成冊的東漢文書。
- 竹
- 簡
“竹簡”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hú jiǎn]
- 漢字注音:
- ㄓㄨˊ ㄐㄧㄢˇ
- 簡繁字形:
- 竹簡
- 是否常用:
- 是
“竹簡”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竹簡 zhújiǎn
[bamboo slip used for writting on] 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
辭典解釋
竹簡 zhú jiǎn ㄓㄨˊ ㄐㄧㄢˇ 竹片。古代紙未發明前,將竹剖削成片,在上面刻寫文字,稱為「竹簡」。
《后漢書.卷七八.宦者傳.蔡倫傳》:「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
網絡解釋
竹簡
竹簡,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也指寫了字的竹片。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制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稱木簡),牘比簡寬厚,竹制稱竹牘,木制稱木牘。均用毛筆墨書。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67.5cm),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23cm),因此人們又稱信為“尺牘”。在湖南長沙、湖北荊州、山東臨沂和西北地區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過重要發現,其中居延出土過編綴成冊的東漢文書。
“竹簡”的單字解釋
【竹】:竹子,多年生常綠植物。莖圓柱形,有節,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做造紙原料。嫩芽即竹筍,可食。
【簡】:1.簡單(跟“繁”相對):簡便。簡體。言簡意賅。刪繁就簡。2.使簡單;簡化:精簡。精兵簡政。3.姓。4.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簡札。簡冊。竹簡。5.信件:書簡。小簡。6.選擇(人才):簡拔。簡選。
“竹簡”的近義詞
“竹簡”的相關成語
“竹簡”的相關詞語
“竹簡”造句
昔促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
古時候,人們把字寫在竹簡上。
大殿內塑有徐福像,生動逼真,他手持竹簡,雙眉微皺,兩眸機警有神,似胸懷文韜武略。
從郭店竹簡的材料看,天人之分是早期儒家的一個基本主張。
竹簡的天人之分影響到孟子,而與荀子有所不同.
整理者根據竹簡形制及長短不同,將簡文分成甲、乙、丙三組。
考古學家根據墓葬的年代,判斷竹簡本的成書不會晚于公元前278年.
竹簡就是一條竹片,上面的字是沿著竹竿垂直往下讀的。
湖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兩批竹簡,其價值甚大,一直倍受學術界的關注。
竹簡的主要內容有歷譜、日書、病方及其他文字資料。
* 竹簡的讀音是:zhú jiǎn,竹簡的意思:竹簡 竹簡,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也指寫了字的竹片。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制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稱木簡),牘比簡寬厚,竹制稱竹牘,木制稱木牘。均用毛筆墨書。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67.5cm),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23cm),因此人們又稱信為“尺牘”。在湖南長沙、湖北荊州、山東臨沂和西北地區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過重要發現,其中居延出土過編綴成冊的東漢文書。
基本解釋
竹簡 zhújiǎn
[bamboo slip used for writting on] 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
辭典解釋
竹簡 zhú jiǎn ㄓㄨˊ ㄐㄧㄢˇ竹片。古代紙未發明前,將竹剖削成片,在上面刻寫文字,稱為「竹簡」。
《后漢書.卷七八.宦者傳.蔡倫傳》:「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
竹簡
竹簡,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也指寫了字的竹片。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制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稱木簡),牘比簡寬厚,竹制稱竹牘,木制稱木牘。均用毛筆墨書。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67.5cm),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23cm),因此人們又稱信為“尺牘”。在湖南長沙、湖北荊州、山東臨沂和西北地區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過重要發現,其中居延出土過編綴成冊的東漢文書。
【竹】:竹子,多年生常綠植物。莖圓柱形,有節,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做造紙原料。嫩芽即竹筍,可食。
【簡】:1.簡單(跟“繁”相對):簡便。簡體。言簡意賅。刪繁就簡。2.使簡單;簡化:精簡。精兵簡政。3.姓。4.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簡札。簡冊。竹簡。5.信件:書簡。小簡。6.選擇(人才):簡拔。簡選。
昔促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
古時候,人們把字寫在竹簡上。
大殿內塑有徐福像,生動逼真,他手持竹簡,雙眉微皺,兩眸機警有神,似胸懷文韜武略。
從郭店竹簡的材料看,天人之分是早期儒家的一個基本主張。
竹簡的天人之分影響到孟子,而與荀子有所不同.
整理者根據竹簡形制及長短不同,將簡文分成甲、乙、丙三組。
考古學家根據墓葬的年代,判斷竹簡本的成書不會晚于公元前278年.
竹簡就是一條竹片,上面的字是沿著竹竿垂直往下讀的。
湖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兩批竹簡,其價值甚大,一直倍受學術界的關注。
竹簡的主要內容有歷譜、日書、病方及其他文字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