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罪死的成語 (9個)
-
1
不測之罪
- 成語拼音:
- bù cè zhī zuì
- 成語解釋:
- 指大罪,死罪。
- 成語出處:
- 戰國 樂毅《報燕惠王書》:“臨不測之罪,以幸為利,義之所不敢出也。”
-
2
齊王舍牛
- 成語拼音:
- qí wáng shě niú
- 成語解釋:
- 《孟子·梁惠王上》:“王(齊宣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后以“齊王舍牛”比喻帝王對臣民懷有惻隱之心。
- 成語出處:
- 《孟子·梁惠王上》:“王(齊宣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
-
3
罪當萬死
- 成語拼音:
- zuì dāng wàn sǐ
- 成語解釋:
- 形容罪惡極大。
- 成語出處:
- 《漢書 東方朔傳》:“糞土愚臣,忘生觸死,逆盛意,犯隆指,罪當萬死。”
-
4
罪應萬死
- 成語拼音:
- zuì yīng wàn sǐ
- 成語解釋:
- 形容罪惡極大。
- 成語出處:
- 《晉書 苻堅載記下》:“弟沖不識義方,孤背國恩,臣罪應萬死。”
-
5
罪該萬死
- 成語拼音:
- zuì gāi wàn sǐ
- 成語解釋:
- 罪孽深重;判一次死刑還不足以抵罪。(萬死:死一萬次)。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回:“娘娘道此怪物,不可容留,隨命侍者領去,棄之溝瀆。婢子罪該萬死。”
-
6
罪不容死
- 成語拼音:
- zuì bù róng sǐ
- 成語解釋:
- 罪惡極大,處死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惡
- 成語出處:
-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
7
罪合萬死
- 成語拼音:
- zuì hé wàn sǐ
- 成語解釋:
- 萬死:死一萬次。形容罪惡極大
- 成語出處:
- 《魏書·房法壽傳》:“臣既小人,備荷驅使,緣百口在南,致拒皇略,罪合萬死。”
-
8
死有余罪
- 成語拼音:
- sǐ yǒu yú zuì
- 成語解釋:
- 猶死有余辜。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平當傳》:“吾居大位,已負素餐之責矣,起受侯印,還臥而死,死有余罪。”
-
9
死要面子活受罪
- 成語拼音:
- sǐ yào miàn zǐ huó shòu zuì
- 成語解釋:
- 指因愛面子而遭受痛苦
- 成語出處:
- 高陽《胡雪巖全傳·紅頂商人》:“阿巧姐卻是有點如俗語說的‘死要面子活受罪’,硬記三家出張,頗以為苦。”
* 關于罪死的成語 形容罪死的成語 描述罪死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