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自知的成語 (13個)
-
1
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 成語拼音:
- rú yú yǐn shuǐ,lěng nuǎn zì zhī
- 成語解釋:
- 泛指自己經歷的事,自己知道甘苦。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 成語出處:
- 魯迅《故事新編·序言》:“況且‘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用庸俗的話來說,就是‘自家有病自家知’罷。”
-
2
自知而不自見
- 成語拼音:
- zì zhī ér bù zì jiàn
- 成語解釋:
- 自知:有自知之明;自見:自我顯示。有自知之明而不自我炫耀
- 成語出處:
- 春秋·楚·李耳《老子·德經》:“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見也,自愛而不自貴也。”
-
3
冷暖自知
- 成語拼音:
- lěng nuǎn zì zhī
- 成語解釋:
- 水的冷暖,飲者自知。佛教禪宗用以比喻自己證悟的境界。也比喻學習心得深淺,只有自己知道。
- 成語出處:
- 唐 善無畏《大日經疏》第12卷:“如飲水者,冷熱自知。”
-
4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 成語拼音:
- rú rén yǐn shuǐ,lěng nuǎn zì zhī
- 成語解釋:
- 泛指自己經歷的事,自己知道甘苦。
- 成語出處: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袁州蒙山道明禪師》:“某甲雖在黃梅隨眾,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甲師也。”
-
5
自知之明
- 成語拼音:
- zì zhī zhī míng
- 成語解釋:
- 自己了解自己這樣的明智。指對自己的(優)缺點了解得透徹。明:明智。
- 成語出處:
- 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
-
6
如飲水者,冷熱自知
- 成語拼音:
- rú yǐn shuǐ zhě,lěng rè zì zhī
- 成語解釋:
- 指自己直接經歷的事,自己最了解
- 成語出處:
- 唐·善無畏《大日經疏》第12卷:“如飲水者,冷熱自知。”
-
7
婦人醇酒
- 成語拼音:
- fù rén chún jiǔ
- 成語解釋:
- 謂沉湎于酒色。語本《史記·魏公子列傳》:“秦數使反閑……公子(無忌)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為樂者四歲,竟病酒卒。”
- 成語出處:
- 語出《史記·魏公子列傳》:“秦數使反閒……公子(無忌)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為樂者四歲,竟病酒卒。”
-
8
目不見睫
- 成語拼音:
- mù bù jiàn jié
- 成語解釋:
- 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人無自知之明
- 成語出處: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喻老》:“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
-
9
燕幕自安
- 成語拼音:
- yàn mù zì ān
- 成語解釋:
- 比喻處危境而不自知。
- 成語出處:
- 清·柯超《辛壬瑣記》:“[太平軍]特于郡城北門外沿江一帶建筑炮臺數座,城上排列大炮,尚欲逞螳臂之力,燕幕自安。”
-
10
怡堂燕雀
- 成語拼音:
- yí táng yàn què
- 成語解釋:
- 怡:安適。小鳥住在安適的堂屋里。比喻身處險境也不自知的人。
- 成語出處: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四卷:“怡堂燕雀,不知后炎;甕里醯雞,安有廣見。”
-
11
抱火寢薪
- 成語拼音:
- bào huǒ qǐn xīn
- 成語解釋:
- 抱火:捧著火種;寢薪:睡在柴草堆上。比喻危機潛伏,人安于險境而不自知。也比喻危機即將出現。
- 成語出處:
- 漢 賈誼《上陳政事疏》:“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
-
12
雞爛嘴巴硬
- 成語拼音:
- jī làn zuǐ bā yìng
- 成語解釋:
- 比喻自知理虧,還要強辯。
- 成語出處:
-
13
癩蝦蟆想吃天鵝肉
- 成語拼音:
- lài xiā má xiǎng chī tiān é ròu
- 成語解釋:
- 比喻人沒有自知之明,一心想得到不能到手的東西。癡心妄想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1回:“平兒說道:‘癩蝦蟆想吃天鵝肉,沒人倫的混帳東西,起這樣念頭,叫他不得好死。’”
* 關于自知的成語 形容自知的成語 描述自知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