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關于行為的成語 (232個)

    121

    自利利他

    成語拼音:
    zì lì lì tā
    成語解釋:
    自利:以利己主的修養;利他:以利他人目的的。佛教自稱修身的最終目的,是完成自他二利,人人成佛。借指對己對人都有好處
    成語出處:
    《佛遺教經·眾生得度》:“自利利他,法皆具足。”
    122

    贓私狼藉

    成語拼音:
    zāng sī láng jí
    成語解釋:
    指貪污受賄,不檢,名聲敗壞。
    成語出處:
    《晉書 會稽文孝王道子傳》:“[茹千秋]其子壽齡樂安令,贓私狼藉,畏法奔逃,竟無罪惡罰,傲然還縣。”
    123

    忠孝節烈

    成語拼音:
    zhōng xiào jié liè
    成語解釋:
    國盡忠,對父母盡孝,對夫妻盡節,對朋友盡義。泛指封建統治者所提倡的道德準則
    成語出處:
    清·邵長蘅《侯方域魏禧傳》:“其文主識議,凌厲雄健,不屑撫擬如世之貌似大家者。遇忠孝節烈事,則益感慨激昂。”
    124

    曖昧之情

    成語拼音:
    ài mèi zhī qíng
    成語解釋:
    不光明,內有不可告人的隱情。也指男女互相愛悅可能的私事。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第13卷:“做知縣時,便能剖人間曖昧之情,斷天下狐疑之獄。”
    125

    不堪視聽

    成語拼音:
    bù kān shì tīng
    成語解釋:
    堪:可,能。言辭污穢,卑劣,不能看與聽
    成語出處:
    嚴復《論中國之阻力與離心力》:“其菲薄揶揄,不堪視聽。”
    126

    不念舊惡

    成語拼音:
    bù niàn jiù è
    成語解釋:
    念:記住;舊:過去的;惡:惡劣的;指怨恨;仇怨。不記住或不計較過去和別人的仇恨。
    成語出處:
    春秋 孔子《論語 公冶長》:“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127

    保守主義

    成語拼音:
    bǎo shǒu zhǔ yì
    成語解釋:
    守舊、不想改進的思想和
    成語出處: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正確地規定戰略方向,進攻時反對冒險主義,防御時反對保守主義,轉移時反對逃跑主義。”
    128

    變貪厲薄

    成語拼音:
    biǎn tān lì bó
    成語解釋:
    指改變、勸勉貪圖財利、輕薄的人使之廉潔忠厚。
    成語出處:
    《孟子 盡心下》:“圣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宋 孫奭疏:“此章言伯夷、柳下惠變貪厲薄,千載聞之,猶有感激。”
    129

    揣奸把猾

    成語拼音:
    chuāi jiān bǎ huá
    成語解釋:
    揣:藏。奸:奸詐,狡詐,虛偽。心藏奸詐,狡猾。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十樣錦》第二折:“因某生前揣奸把猾,死后永做餓鬼。”
    130

    粗俗之輩

    成語拼音:
    cū sú zhī bèi
    成語解釋:
    指莊稼人或佃農,現指缺乏文化教養、、意識粗野庸俗的人
    成語出處:
    131

    丑態百出

    成語拼音:
    chǒu tài bǎi chū
    成語解釋:
    丑態:丑惡的樣子。做出各種各樣的丑惡的樣子。形容丑惡的表演或丑惡的
    成語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66回:“他們那有甚么心事!不過因明日就要放榜,得失心未免過重,以致弄的忽哭忽笑,丑態百出。”
    132

    大大方方

    成語拼音:
    dà dà fāng fāng
    成語解釋:
    指人的舉止自然不俗氣
    成語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14回:“所以他們但凡吃物,不肯大大方方,總是賊頭賊腦,躲躲藏藏,背人而食。”
    133

    跌宕放言

    成語拼音:
    diē dàng fàng yán
    成語解釋:
    跌宕:放縱不拘;放言:任性而言,不受拘束。放縱,言語不拘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孔融傳》:“又與前與白衣禰衡跌宕放言。”
    134

    倒鳳顛鸞

    成語拼音:
    dǎo fèng diān luán
    成語解釋:
    指織品上的花紋圖案。也比喻男女間的性
    成語出處:
    金 元好問《贈答張教授仲文》詩:“天孫繰絲天女織,倒鳳顛鸞金粟尺。”
    135

    度己以繩

    成語拼音:
    duó jǐ yǐ shéng
    成語解釋:
    繩:糾正,約束。指一定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使自己的合乎法度。
    成語出處:
    《荀子·非相》:“故君子之度己以繩,接人則用抴。”
    136

    蕩檢逾閑

    成語拼音:
    dàng jiǎn yú xián
    成語解釋:
    形容放蕩,不檢點。
    成語出處:
    清 馮桂芬《上海果育堂記》:“饑寒之不免,理義之不知,而蕩檢逾閑之事作。”
    137

    大逆不道

    成語拼音:
    dà nì bù dào
    成語解釋:
    逆:背叛;不道:違背當時的道德標準。舊指不符合封建統治者的道德標準和宗法觀念的極端叛逆;給起來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現也用來指不合某種觀念和道德標準的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今項羽放殺義帝于江南,大逆無道。”
    138

    恩恩相報

    成語拼音:
    ēn ēn xiāng bào
    成語解釋:
    用恩惠報答恩惠;把有利于人的回報給有恩于己的人。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平妖傳》第十一回:“曾有病,他割下腿上的一片精肉煎湯我吃,我就好了……我會去救他,正是恩恩相報。”
    139

    罰不責眾

    成語拼音:
    fá bù zé zhòng
    成語解釋:
    罰:懲罰;責:責罰;眾:多數人。指某種即使應片懲罰,但很多人都那樣干,也就不好采取懲罰的辦法去處理了。
    成語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回:“況罰不責眾,如果主意都不承旨,諒那世主亦難遽將群芳盡廢。”
    140

    法不責眾

    成語拼音:
    fǎ bù zé zhòng
    成語解釋:
    責:責罰;眾:多數人。指某種即使應受到法律的懲罰,但很多人都那樣干,也就不好懲罰了
    成語出處: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38回:“大家一議論,法不責眾,全走了。”
    * 關于行為的成語 形容行為的成語 描述行為的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