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行為的成語 (232個)
-
141
蜂狂蝶亂
- 成語拼音:
- fēng kuáng dié luàn
- 成語解釋:
- 舊指男女間行為放蕩。
- 成語出處:
- 明 王玉峰《焚香記 允諧》:“那淫奔塢,多少蜂狂蝶亂,畢竟傍誰虛度。”
-
142
蜂迷蝶戀
- 成語拼音:
- fēng mí dié liàn
- 成語解釋:
- 舊指男女間行為放蕩。同“蜂狂蝶亂”。
- 成語出處:
- 《白雪遺音 嶺兒調 草橋驚夢》:“說不盡夢兒里半推半就,蜂迷蝶戀花心動。”
-
143
付諸度外
- 成語拼音:
- fù zhū dù wài
- 成語解釋:
- 度外:心意計度之外。放在考慮之外,形容不計安危、成敗的行為
- 成語出處:
- 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上冊第一章:“自身生死且尚付諸度外,毀譽更不計及也。”
-
144
高風偉節
- 成語拼音:
- gāo fēng wěi jié
- 成語解釋:
- 高風:高尚的品格。高尚的品德,堅貞的節操。比喻道德和行為都很高尚
- 成語出處:
- 清·汪琬《耒虞先生年譜后序》:“先生暮年雖復見扼于用事者,屏置海外以歿,而高風偉節訖今傳述于吳越人士之口。”
-
145
鬼鬼祟祟
- 成語拼音:
- guǐ guǐ suì suì
- 成語解釋:
-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31回:“別叫我替你們害臊了!你們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瞞不過我去。”
-
146
高人雅士
- 成語拼音:
- gāo rén yǎ shì
- 成語解釋:
- 高人:志趣、行為高尚的人,多指隱士;雅:風雅,儒雅。志行高尚、風格儒雅的人。
- 成語出處:
-
147
鬼頭鬼腦
- 成語拼音:
- guǐ tóu guǐ nǎo
- 成語解釋:
- 形容舉止詭秘;行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 成語出處: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0卷:“巢氏有兄弟巢大郎,是一個鬼頭鬼腦的人,奉承得姊夫姊姊好。”
-
148
穢德彰聞
- 成語拼音:
- huì dé zhāng wén
- 成語解釋:
- 穢:穢惡;穢德:丑惡的行為;彰:明顯。丑惡的行為已經為人所共知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7回:“這等的穢德彰聞,焉得不人皆掩鼻!”
-
149
虎口奪食
- 成語拼音:
- hǔ kǒu duó shí
- 成語解釋:
- 從老虎嘴里搶奪食物。比喻十分危險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為
- 成語出處:
- 王朔《千萬別把我當人》:“只要國內出產,全國人民不吃,虎口奪食也要給你弄來。”
-
150
狐媚魘道
- 成語拼音:
- hú mèi yǎn dào
- 成語解釋:
- 謂行為妖邪。
- 成語出處:
- 《紅樓夢》第二十回:“你總不聽我的話。倒叫這些人教的你歪心邪意、狐媚魘道的。”又第四四回:“我說那孩子倒不像那狐媚魘道的。”
-
151
黃牌警告
- 成語拼音:
- huáng pái jǐng gào
- 成語解釋:
- 指足球比賽中裁判員對有較嚴重犯規行為的運動員出示黃牌以示警告,也借指對人的提醒、警告
- 成語出處:
- 孫力《都市風流》第11章:“戴維發出了黃牌警告,那是威嚴不可侵犯、不可動搖的警告。”
-
152
毫無顧忌
- 成語拼音:
- háo wú gù jì
- 成語解釋:
- 對違反道德的行為絲毫沒有反感或猶豫,或不考慮對人對事情的利害關系,沒有顧慮
- 成語出處:
- 明·醒世居士《八段錦》第七段:“以假作真,毫無顧忌,致我割破恩愛,妻子逃亡。”
-
153
絕不輕饒
- 成語拼音:
- jué bù qīng ráo
- 成語解釋:
- 指對違背意志的事情或行為不輕易放過
- 成語出處:
-
154
捐殘去殺
- 成語拼音:
- juān cán qù shā
- 成語解釋:
- 謂放棄殘暴和屠殺的行為。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李廣傳》:“夫報忿除害,捐殘去殺,朕之所圖于將軍也。”
-
155
紀綱人倫
- 成語拼音:
- jì gāng rén lún
- 成語解釋:
- 紀綱:法制,制度;人倫:人與人之間關系及行為準則。指封建社會中人應遵守的法度綱常和行為準則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武帝紀》:“二千石官長紀綱人倫,將何以佐朕燭幽隱,勸元元,厲蒸庶,崇鄉黨之訓哉?”
-
156
酒后無德
- 成語拼音:
- jiǔ hòu wú dé
- 成語解釋:
- 指醉酒之后胡言亂語或行為出路。
- 成語出處:
- 我當著你大奶奶、姑娘們替你賠個不是,擔待我~罷!
-
157
擊節嘆賞
- 成語拼音:
- jī jié tàn shǎng
- 成語解釋:
- 節:節拍;擊節:打拍子;嘆賞:贊嘆賞識。指打著拍子欣賞詩文或藝術作品。形容對人的行為、言論、詩文、技藝等十分贊賞。
- 成語出處:
- 宋 王楙《野客叢書 阿房宮賦》:“擊節嘆賞,以謂善形容廣大如此。”
-
158
荊人涉澭
- 成語拼音:
- jīng rén shè yōng
- 成語解釋:
- 荊人:楚國人。澭:澭水。楚國人過澭水。后用以諷刺拘泥于成法,不知道根據情況的變化而變通的行為。
- 成語出處:
- 《呂氏春秋·察今》:“荊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余人,軍驚而壞都舍。
-
159
解衣般礴
- 成語拼音:
- jiě yī bān bó
- 成語解釋:
- 脫衣箕坐。指神閑意定,不拘形跡。后亦指行為隨便,不受拘束。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田子方》:“公使人視之,則解衣般礴,蠃。君曰:‘可矣,是真畫者也。’”
-
160
解衣槃礴
- 成語拼音:
- jiě yī pán bó
- 成語解釋:
- 形容行為隨便,不拘禮法
- 成語出處:
- 清·施潤章《就亭記》:“俗儉訟簡,賓客罕至,吏散則閉門,解衣槃礴移日,山水之意未嘗不落落焉在予胸中也。”
* 關于行為的成語 形容行為的成語 描述行為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