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讓給的成語 (9個)
-
1
耕者讓畔,訟者讓田
- 成語拼音:
- gēng zhě ràng pàn,sòng zhě ràng tián
- 成語解釋:
- 畔:田界。耕田的人把田界所占的地面讓給對方,有糾紛的給對方讓田。形容禮讓已成為社會風氣
- 成語出處:
- 清·汪琬《新修至德廟碑》:“古者政化之成也,則公卿讓于朝,士庶人讓于都,于鄙,耕者讓畔,訟者讓田。”
-
2
急病讓夷
- 成語拼音:
- jí bìng ràng yí
- 成語解釋:
- 猶今言將困難留給自己,將方便讓給別人。
- 成語出處:
- 語出《國語 魯語上》:“賢者急病而讓夷。”
-
3
耕者讓畔,行者讓路
- 成語拼音:
- gēng zhě ràng pàn,xíng zhě ràng lù
- 成語解釋:
- 畔:田界。耕田的人把田界所占的地面讓給對方,走路的人讓開路給對方行走。形容禮讓已成為社會風氣
- 成語出處:
- 《孔子家語·好生》:“入其境,則耕者讓畔,行者讓路。”
-
4
寸步不讓
- 成語拼音:
- cùn bù bù ràng
- 成語解釋:
- 連寸步也不讓給別人。形容絲毫不肯讓步、妥協。
- 成語出處:
- 清 梁啟超《十種德性相反相成義》:“蓋西國政治之基礎,在于民權,而民權之鞏固由于國民競爭權利寸步不肯稍讓,即以人人不拔一毫之心,以自利天下。
-
5
拱手讓人
- 成語拼音:
- gǒng shǒu ràng rén
- 成語解釋:
- 拱手:雙手合抱在胸前,以示敬意。恭順地讓給別人。形容怯弱可欺或甘心為奴仆、附庸。
- 成語出處: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41回:“明知眾寡不敵,守不住這個青島,但若拱手讓人,殊不甘心。”
-
6
分甘絕少
- 成語拼音:
- fēn gān jué shǎo
- 成語解釋:
- 絕:拒絕,引伸為不享受;甘:好吃的。好吃的東西讓給人家,不多的東西與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優厚。
- 成語出處:
-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愚以為李陵素與士大夫絕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孝經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養殷勤,推燥央濕,絕少分甘。”
-
7
絕少分甘
- 成語拼音:
- jué shǎo fēn gān
- 成語解釋:
- 好吃的東西讓給人家,不多的東西與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優厚。
- 成語出處:
- 《孝經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養殷勤,推燥央濕,絕少分甘。”
-
8
解衣推食
- 成語拼音:
- jiě yī tuī shí
- 成語解釋:
- 推:讓。把衣服脫給別人穿;把食物讓給別人吃。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
9
推燥居濕
- 成語拼音:
- tuī zào jū shī
- 成語解釋:
- 把干的地方讓給幼兒,自己睡在濕的地方。形容撫育孩子的辛勞。
- 成語出處:
- 《孝經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養殷勤,推燥居濕,絕少分甘。”
* 關于讓給的成語 形容讓給的成語 描述讓給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