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逃竄的成語 (12個)
-
1
捧頭鼠竄
- 成語拼音:
- pěng tóu shǔ cuàn
- 成語解釋:
- 抱著腦袋,象老鼠似地逃竄。形容倉皇逃跑的狼狽相。
- 成語出處:
- 《漢書 蒯通傳》:“常山王奉(捧)頭鼠竄,以歸漢王。”
-
2
狼奔鼠竄
- 成語拼音:
- láng bēn shǔ cuàn
- 成語解釋:
- 狼群鼠輩到處流竄。形容人四處奔跑逃竄。
- 成語出處:
- 明 沉鯨《雙珠記》第十四出:“忽聞訪察怕如雷,狼奔鼠竄,無由懺悔。”
-
3
鳥駭鼠竄
- 成語拼音:
- niǎo hài shǔ cuàn
- 成語解釋:
- 形容驚恐逃竄。
- 成語出處:
- 宋·曾鞏《救災議》:“彼知己負有司之禁,則必鳥駭鼠竄,竊弄鋤梃于草茅之中,以捍游繳之吏。”
-
4
掉頭鼠竄
- 成語拼音:
- diào tóu shǔ cuàn
- 成語解釋:
- 轉過頭來像老鼠一樣逃竄。形容狼狽逃竄。
- 成語出處:
- 明·許自昌《水滸記·縱騎》:“他怎肯網開三面漫相遮,教我掉頭鼠竄無寧貼。”
-
5
豕竄狼逋
- 成語拼音:
- shǐ cuàn láng bū
- 成語解釋:
- 狼狽逃竄貌。
- 成語出處:
- 元·張國賓《薛仁貴》第一折:“看這賴功賊容顏如糞土,出轅門豕竄狼逋。”
-
6
梭天摸地
- 成語拼音:
- suō tiān mō dì
- 成語解釋:
- 指上竄下跳。比喻到處逃竄。
- 成語出處:
- 《醒世姻緣傳》第七六回:“素姐忘記了是猴,只道當真成了自己的老公,朝鞭暮撲,打得個猴精梭天摸地的著極。”
-
7
雉伏鼠竄
- 成語拼音:
- zhì fú shǔ cuàn
- 成語解釋:
- 謂恐懼地躲藏,驚慌地逃竄。
- 成語出處:
- 明·李東陽《西北備邊事宜狀》:“朝廷命將出師,天威所至,雉伏鼠竄,無有遺者。”
-
8
狼奔兔脫
- 成語拼音:
- láng bēn tù tuō
- 成語解釋:
- 形容倉皇逃竄。
- 成語出處:
- 《冷眼觀》第四回:“遠遠聽見吆喝之聲,由遠而近……眾人手忙腳亂,將桌上杯盤收拾干凈,轉眼間,狼奔兔脫,如鳥獸散去。”
-
9
棄甲曳兵
- 成語拼音:
- qì jiǎ yè bīng
- 成語解釋:
- 棄:丟棄;甲:古時軍人穿的鐵片做成的護身衣;曳:拖著;兵:兵器。丟棄鎧甲;拖著兵器。 形容打了敗仗而狼狽逃竄。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10
東奔西走
- 成語拼音:
- dōng bēn xī zǒu
- 成語解釋:
- 到處奔跑。形容四處奔忙或為某個目的而四下活動。也形容到處逃竄。走:跑。
- 成語出處:
- 元 魏初《沁園春 留別張周卿韻》:“甚年來行役,交情契闊,東奔西走,水送山迎。遙望神州,故人千里。”
-
11
拋戈棄甲
- 成語拼音:
- pāo gē qì jiǎ
- 成語解釋:
- 丟掉武器,扔掉鎧甲。形容軍隊被打得狼狽逃竄的情形。
- 成語出處:
-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53回:“部下聽得,一齊拋戈棄甲跪倒。”
-
12
轍亂旗靡
- 成語拼音:
- zhé luàn qí mǐ
- 成語解釋:
- 轍:車轍;靡:倒下。車轍錯亂,旗子倒下。形容軍隊潰敗逃竄。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莊公十年》:“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 關于逃竄的成語 形容逃竄的成語 描述逃竄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