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通稱的成語 (6個)
-
1
七相五公
- 成語拼音:
- qī xiāng wǔ gōng
- 成語解釋:
- 語出《文選·班固〈西都賦〉》:“冠蓋如云,七相五公。”呂向注:“七相:謂車千秋、黃霸、王商、王嘉、韋賢、平當、魏相。五公:張湯、蕭望之、馮奉世、史丹、張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將軍,通稱為公。”所舉皆漢代公卿,后泛指眾多的文武大臣。
- 成語出處:
- 語出《文選·班固〈西都賦〉》:“冠蓋如云,七相五公。”呂向注:“七相:謂車千秋、黃霸、王商、王嘉、韋賢、平當、魏相。五公:張湯、蕭望之、馮奉世、史丹、張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將軍,通稱為公。”
-
2
清宮除道
- 成語拼音:
- qīng gōng chú dào
- 成語解釋:
- 清、除:灑水掃除;宮:古代房屋的通稱。打掃房屋和道路。指準備迎接貴賓到來。
- 成語出處:
- 《戰國策·秦策一》:“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
-
3
取諸宮中
- 成語拼音:
- qǔ zhū gōng zhōng
- 成語解釋:
- 《孟子·滕文公上》:“且許子何不為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宮,古代對房屋的通稱。后以“取諸宮中”謂取用于自己家中,極言其便利。
- 成語出處:
- 《孟子·滕文公上》:“且許子何不為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
-
4
三百六十行
- 成語拼音:
- sān bǎi liù shí háng
- 成語解釋:
- 舊時對各行各業的通稱。
- 成語出處:
- 明 無名氏《白兔記 投軍》:“左右的,與我扯起招軍旗,叫街坊上民庶,三百六十行做買賣的,愿投軍者,旗下報名。”
-
5
三十六行
- 成語拼音:
- sān shí liù háng
- 成語解釋:
- 舊時對各行各業的通稱。
- 成語出處:
- 清·李漁《玉搔頭》:“三十六行,行行相妒。”
-
6
一國三公
- 成語拼音:
- yī guó sān gōng
- 成語解釋:
- 公:古代諸侯國君的通稱。一個國家有三個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權不統一,使人不知道聽誰的話好。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五年》:“一國三公,吾誰適從?”
* 關于通稱的成語 形容通稱的成語 描述通稱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