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道不得的成語 (30個)
-
1
道傍筑室
- 成語拼音:
- dào bàng zhù shì
- 成語解釋:
- 語出《詩·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謀,是用不潰于成。”鄭玄箋:“如當路筑室,得人而與之謀所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后比喻雜采各家之說。
- 成語出處:
- 語出《詩·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謀,是用不潰于成。”鄭玄箋:“如當路筑室,得人而與之謀所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
-
2
師嚴道尊
- 成語拼音:
- shī yán dào zūn
- 成語解釋:
- 為師之道要尊貴、莊嚴。《禮記 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宋 韓淲《澗泉日記》:“鄭康成事馬融,三年不得見,乃使高業弟傳授于玄……漢之師道尊嚴如此。”
- 成語出處:
- 《荀子·致士》:“師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尊嚴而憚,可以為師。”《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
-
3
傫如喪狗
- 成語拼音:
- shì rú sàng gǒu
- 成語解釋:
- 形容人失意而精神頹喪。語本《史記 孔子世家》:“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累累若喪家之狗。”裴骃集解引王肅曰:“喪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見飲食,故累然而不得意。孔子生于亂世,道不得行,故累累然不得志之貌也。”
- 成語出處:
-
4
不得而知
- 成語拼音:
- bù dé ér zhī
- 成語解釋:
- 得:能夠。無從知道。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爭臣論》:“故雖諫且議,使人不得而知焉。”
-
5
失道寡助
- 成語拼音:
- shī dào guǎ zhù
- 成語解釋:
- 道:道義;寡:少。做事違反正義的人,一定得不到別人的支持和幫助。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
6
真人不露相
- 成語拼音:
- zhēn rén bù lòu xiàng
- 成語解釋:
- 指得道的人不以形相現于人前。借喻不在人前露臉或暴露身分。
- 成語出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九十九回:“悟空,這里人家,識得我們道成事完了。自古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恐為久淹,失了大事。”
-
7
卑卑不足道
- 成語拼音:
- bēi bēi bù zú dào
- 成語解釋:
- 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談。
- 成語出處:
- 太平天國 洪仁玕《英杰歸真》:“而世人不知。懵懵然以為崇德報功,向龜蛇而叩首,對木石而鞠躬,此多是猾聃詭譎,妖佛妄為,卑卑不足道也。”
-
8
不足為道
- 成語拼音:
- bù zú wéi dào
- 成語解釋:
- 足:值得;道:說。不值得一說
- 成語出處: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二卷:“此女棋本下劣,枉得其名,不足為道。”
-
9
不知大體
- 成語拼音:
- bù zhī dà tǐ
- 成語解釋:
- 知:知道;大體:重要的道理。不懂得大道理或從全局出發
- 成語出處:
- 《舊唐書·田弘正傳》:“時度支使崔倰不知大體,固阻其情,凡四上表不報。”
-
10
何足道哉
- 成語拼音:
- hé zú dào zāi
- 成語解釋:
- 足:值得。哪里值得談起呢?表示不值一提,帶有輕蔑之意。
- 成語出處:
-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語·杜牡之》:“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見,不待明言之也,詩貴夫如此。若使人一覽而意盡,亦何足道哉。”
-
11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 成語拼音:
- jūn zǐ ài cái,qǔ zhī yǒu dào
- 成語解釋:
- 君子:有才德的人。君子喜歡正道得到的財物,不要不義之財
- 成語出處:
-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該當你老夫子的,自然當仁不讓。”
-
12
渺不足道
- 成語拼音:
- miǎo bù zú dào
- 成語解釋:
- 非常微小,不值得一提
- 成語出處:
- 沙汀《老煙的故事》:“對于一個生活在空隙當中的人,卻又是多么的渺不足道呵!”
-
13
無所不知
- 成語拼音:
- wú suǒ bù zhī
- 成語解釋:
- 什么事情都知道,沒有不懂得的。
- 成語出處:
- 《列子·黃帝》:“圣人無所不知,無所不通,故得引而使之焉。”
-
14
不識抬舉
- 成語拼音:
- bù shí tái jǔ
- 成語解釋:
- 識:知道;抬舉:稱贊;提拔。不懂得或不珍視別人對自己的好意。也作“不受抬舉”。
- 成語出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64回:“這和尚好不識抬舉。”
-
15
不識大體
- 成語拼音:
- bú shí dà tǐ
- 成語解釋:
- 識:懂得;大體:重要的道理;關系全局的道理。指不能認清大局;不懂得做事、處理問題從整體和長遠利益出發。
- 成語出處:
- 《宋書 南郡王義宣傳》:“嘗獻世祖酒,先自酌飲,封送所馀,其不識大體如此。”
-
16
識二五而不知十
- 成語拼音:
- shí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
- 成語解釋:
- 只知道一個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觀察問題。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晉楚也;晉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
17
三月不知肉味
- 成語拼音:
- 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
- 成語解釋:
- 三個月之內吃肉不覺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記了其它事情。也借用來形容幾個月不吃肉。
- 成語出處:
- 《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
18
微不足道
- 成語拼音:
- wēi bù zú dào
- 成語解釋:
- 指意義、價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微:小;足:值得;道:談。
- 成語出處:
- 清 閻爾梅《白耷山人文集》:“又好讀古人書,遇古人有氣誼、事功、文章者,輒慨然欣慕,其卑不足值者,心鄙夷之。”
-
19
尾生喪身
- 成語拼音:
- wěi shēng sàng shēn
- 成語解釋:
- 傳說魯國人尾生與一女子相約在橋下會面,水漲,尾生不愿失信,抱著橋柱被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約,而不懂得權衡利害關系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
20
富在知足
- 成語拼音:
- fù zài zhī zú
- 成語解釋:
- 有了財富之后,要知道滿足,不要貪得無厭。
- 成語出處:
- 漢 劉向《說苑 談叢》:“富在知足,貴在求退。”
* 關于道不得的成語 形容道不得的成語 描述道不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