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險惡的成語 (34個)
-
1
居心險惡
- 成語拼音:
- jū xīn xiǎn è
- 成語解釋:
- 居心:存心;險:陰險;惡:惡毒。心地陰險惡毒。
- 成語出處:
-
2
艱難險阻
- 成語拼音:
- jiān nán xiǎn zǔ
- 成語解釋:
- 險阻:險惡阻塞的地方。指前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危險和阻礙。
- 成語出處:
-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晉國,險阻艱難,備嘗之矣。”
-
3
人心惟危
- 成語拼音:
- rén xīn wéi wēi
- 成語解釋:
- 惟:是;危:險惡。指人的嗜欲之心是危險的。
- 成語出處:
- 《尚書 大禹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
4
狂風惡浪
- 成語拼音:
- kuáng fēng è làng
- 成語解釋:
- 惡浪:兇猛的浪頭。比喻形勢或處境非常險惡、危急。也比喻敵人險惡的破壞活動。
- 成語出處:
- 姜樹茂《漁島怒潮》第一章:“對敵斗爭,好比在海上遇到狂風惡浪,你怕它,不行。”
-
5
逆風惡浪
- 成語拼音:
- nì fēng è làng
- 成語解釋:
- 比喻險惡的形勢。
- 成語出處:
- 《人民文學》1978年第2期:“即使尹老師滿腹牢騷及煩躁,也還是聽到鈴聲,奔赴教室,頂著‘四人幫’掀起的逆風惡浪,為學生們上課。”
-
6
居心叵測
- 成語拼音:
- jū xīn pǒ cè
- 成語解釋:
- 叵:不可;測:推測;料想;居心:存心;指懷著某種念頭。存心險惡;估摸不透。
- 成語出處:
- 清 林則徐《使粵奏稿》:“且其居心叵測,反覆靡常。”
-
7
人心叵測
- 成語拼音:
- rén xīn pǒ cè
- 成語解釋:
- 叵:不可。人的心地不可探測。形容人心險惡。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 尹愔傳》:“吾門人多矣,尹子叵測也。”
-
8
握蛇騎虎
- 成語拼音:
- wò shé qí hǔ
- 成語解釋:
- 比喻處境極其險惡。
- 成語出處:
- 《魏書 彭城王傳》:“兄識高年長,故知有夷險;彥和握蛇騎虎,不覺艱難。”
-
9
狗惡酒酸
- 成語拼音:
- gǒu è jiǔ suān
- 成語解釋:
- 比喻環境險惡,使人裹足不前。
- 成語出處:
- 漢 韓嬰《韓詩外傳》:“人有市酒而甚美者,置表甚長,然至酒酸而不售。問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甚猛,而人有持器而欲往者,狗輒迎而吠之,是以酒酸不售也。’”
-
10
狗猛酒酸
- 成語拼音:
- gǒu měng jiǔ suān
- 成語解釋:
- 比喻環境險惡,使人不敢靠近或指當政者任用小人,阻塞了納賢之路
- 成語出處:
- 漢·韓嬰《韓詩外傳》第七卷:“人有市酒而甚美者,置表甚長,然至酒酸而不售。問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甚猛,而人有持器而欲往者,狗輒迎而吠之,是以酒酸不售也。’”
-
11
心懷叵測
- 成語拼音:
- xīn huái pǒ cè
- 成語解釋:
- 心里藏著難以測度的惡意。形容用心險惡。心懷:居心;存心;叵:不可;測:揣測;猜測。
- 成語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7回:“曹操心懷叵測,叔父若往,恐遭其害。”
-
12
抱火臥薪
- 成語拼音:
- bào huǒ wò xīn
- 成語解釋:
- 抱火:捧著火種;臥薪:睡在柴草堆上。比喻處境險惡
- 成語出處:
- 漢 賈誼《新書 數寧》:“夫抱火措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偷安者也。”
-
13
刀山劍林
- 成語拼音:
- dāo shān jiàn lín
- 成語解釋:
- 比喻險惡的境地
- 成語出處: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57回:“慢說是開封府,就是刀山劍林,也是要走走的。”
-
14
風瀟雨晦
- 成語拼音:
- fēng xiāo yǔ huì
- 成語解釋:
- 形容風急雨驟,天色昏暗。也比喻形勢險惡。
- 成語出處:
- 《詩經 鄭風 風雨》:“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云胡不瘳。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
15
腹有鱗甲
- 成語拼音:
- fù yǒu lín jiǎ
- 成語解釋:
- 鱗甲:比喻人多巧詐的心。比喻居心險惡,不可接近。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陳震傳》:“孝起前臨至吳,為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鄉黨以為不可近。”
-
16
腹中鱗甲
- 成語拼音:
- fù zhōng lín jiǎ
- 成語解釋:
- 鱗甲:比喻人多巧詐之心。比喻居心險惡
- 成語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陳震傳》:“孝起前臨至吳,為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鄉黨以為不可近。”
-
17
鶴唳華亭
- 成語拼音:
- hè lì huá tíng
- 成語解釋:
- 表現思念、懷舊之意。亦為慨嘆仕途險惡、人生無常之詞。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尤悔》:“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
-
18
駭浪驚濤
- 成語拼音:
- hài làng jīng tāo
- 成語解釋:
- 駭:使驚怕;濤:大波浪。洶涌嚇人的浪濤。比喻險惡的環境或尖銳激烈的斗爭。
- 成語出處:
- 唐 田穎《玉山堂文集 海云樓記》:“人當既靜之時,每思及前經所履之驚濤駭浪,未嘗不惕然。”
-
19
虎穴龍潭
- 成語拼音:
- hǔ xué lóng tán
- 成語解釋:
- 龍潛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極險惡的地方。
- 成語出處: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70回:“抵住孔宣的刀。二將又戰在虎穴龍潭之中。”
-
20
鯨波鱷浪
- 成語拼音:
- jīng bō è làng
- 成語解釋:
- 鯨:鯨魚;鱷:鱷魚。比喻險惡的環境或激烈的斗爭
- 成語出處:
- 清·南荃居士《海僑春傳奇·瘋訴》:“望鯨波鱷浪連天涌,莽天涯沓沓濛濛。”
* 關于險惡的成語 形容險惡的成語 描述險惡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