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渾字的成語 (21個)
-
1
噩噩渾渾
- 成語拼音:
- è è hún hún
- 成語解釋:
- 指質樸忠厚的樣子。指上古之世
- 成語出處:
- 清 魏源《序》:“于是天文地理,皆定位于高高下下之中;孔思周情,各呈露于噩噩渾渾之際。”
-
2
返虛入渾
- 成語拼音:
- fǎn xū rù hún
- 成語解釋:
- ①謂詩作空靈,入于渾然之境。②謂人無知無識,渾渾噩噩。
- 成語出處:
- 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雄渾》:“返虛入渾,積健為雄。”
-
3
渾渾沌沌
- 成語拼音:
- hún hún dùn dùn
- 成語解釋:
- 混雜、不分明的樣子,也指糊涂無知的樣子,形容迷糊,不清醒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孫武《孫子 勢》:“紛紛紜紜,斗亂而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
-
4
渾渾噩噩
- 成語拼音:
- hún hún è è
- 成語解釋:
- 渾渾:厚厚;樸實厚道;噩噩:嚴正的樣子。指渾厚而嚴正的樣子。現多形容糊里糊涂;愚昧無知。
- 成語出處:
- 漢 揚雄《法言 問神》:“虞夏之《書》渾渾爾,《商書》灝灝爾,《周書》噩噩爾。”
-
5
渾金白玉
- 成語拼音:
- hún jīn bái yù
- 成語解釋:
- 見“渾金璞玉”。
- 成語出處:
- 宋·戴埴《鼠璞·魏相許伯》:“士大夫出處,如渾金白玉,不可玷闕。”
-
6
渾金璞玉
- 成語拼音:
- hún jīn pú yù
- 成語解釋:
- 比喻天然美質,未加修飾。多用來形容人的品質淳樸善良。
- 成語出處:
- 南朝 梁元帝《為東宮薦石門侯啟》:“點漆凝脂,事逾衛玠;渾金璞玉,才匹山濤。”
-
7
渾掄吞棗
- 成語拼音:
- hún lún tūn zǎo
- 成語解釋:
- 見“渾淪吞棗”。
- 成語出處:
- 元·耶律楚材《后序》:“嗟見渾掄吞棗,只管誦詩。”
-
8
渾淪吞棗
- 成語拼音:
- hún lún tūn zǎo
- 成語解釋:
- 整個地吞下棗子。比喻籠統地接受,不加分析,食而不化。
- 成語出處:
-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124卷:“今學者有幾個理會得章句,也只是渾淪吞棗。”
-
9
渾然天成
- 成語拼音:
- hún rán tiān chéng
- 成語解釋:
- 形容詩文結構嚴密自然,用詞運典毫無斧鑿痕跡。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上襄陽于相公書》:“閣下負超卓之奇才,蓄雄剛之俊德,渾然天成,無有畔岸。”
-
10
渾然無知
- 成語拼音:
- hún rán wú zhī
- 成語解釋:
- 形容糊里糊涂,什么都不知道。
- 成語出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九十九回:“那賊渾然不知,不言不語。”
-
11
渾然一體
- 成語拼音:
- hún rán yī tǐ
- 成語解釋:
- 渾然:完整不可分。融合成為一個難以分割的整體。
- 成語出處:
- 《二程遺書》第二卷上:“學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
-
12
渾然自成
- 成語拼音:
- hún rán zì chéng
- 成語解釋:
- 見“渾然天成”。
- 成語出處:
- 茅盾《大題小解》:“美麗的形象,應有適當的字匯來構成,這原是不錯的;但二者實應同時產生,渾然自成。”
-
13
渾俗和光
- 成語拼音:
- hún sú hé guāng
- 成語解釋:
- 渾俗:與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比喻不露鋒芒,與世無爭。也比喻無能,不中用。
- 成語出處:
- 先秦 李耳《老子》:“挫其銳,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塵。”
-
14
渾水摸魚
- 成語拼音:
- hún shuǐ mō yú
- 成語解釋:
- 渾水:渾濁的水。指在渾濁的水中摸魚。比喻乘混亂時機撈取好處。
- 成語出處:
- 老舍《四世同堂 惶惑 十》:“假若事情已定,他大可以馬上去渾水摸魚,管什么上海開仗不開仗。”
-
15
渾身是膽
- 成語拼音:
- hún shēn shì dǎn
- 成語解釋:
- 渾身:全身。指全身充滿膽量。形容膽量極大;無所畏懼。
- 成語出處:
- 宋 陳著《寶鼎現 壽京尹曾留遠侍郎淵子》詞:“最是滿腹精神,擔負處,渾身是膽。”
-
16
渾身解數
- 成語拼音:
- hún shēn xiè shù
- 成語解釋:
- 渾身:全身;全部的;解數:原指武術中的架勢、招式;后泛指手段;本事。全身所有的本事。
- 成語出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渾身解數如花錦,雙手騰那似轆轤。”
-
17
璞金渾玉
- 成語拼音:
- pú jīn hún yù
- 成語解釋:
- 未琢的玉和未煉的金。比喻天然美質,未加修飾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
-
18
璞玉渾金
- 成語拼音:
- pú yù hún jīn
- 成語解釋:
- 比喻天然美質,未加修飾。多用來形容人的品質淳樸善良。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
-
19
一氣渾成
- 成語拼音:
- yī qì hún chéng
- 成語解釋:
- 形容詩文首尾貫通,完滿自然,不見雕鑿。
- 成語出處:
- 明·謝榛《四溟詩話》卷四:“以詩志別,分韻得‘秋’字,援筆立就,一氣渾成。”
-
20
鑿破渾沌
- 成語拼音:
- záo pò hùn dùn
- 成語解釋:
- 渾沌:傳說中的中央之帝。指違反自然,致成禍害。也指開通耳目,增長人的知識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應帝王》:“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是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 渾的成語,帶渾字的成語,包含渾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