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涉字的成語 (23個)
-
1
跋涉長途
- 成語拼音:
- bá shè cháng tú
- 成語解釋:
- 跋涉:登山涉水。指遠距離的翻山渡水。形容走長路的艱辛
- 成語出處:
-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12回:“救我等于虎口之中,又不憚跋涉長途,送我們至萬國通商文明之地。”
-
2
跋涉山川
- 成語拼音:
- bá shè shān chuān
- 成語解釋:
- 形容遠道奔波之苦。參見“跋山涉水”。
- 成語出處:
- 《左傳 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君棄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
-
3
跋山涉川
- 成語拼音:
- bá shān shè chuān
- 成語解釋:
- 形容遠道奔波之苦。參見“跋山涉水”。
- 成語出處:
- 宋 吳曾《能改齋漫錄 事實二》:“過家上冢,懇章盡得于哀榮;跋山涉川,之任敢辭于艱險。”
-
4
跋山涉水
- 成語拼音:
- bá shān shè shuǐ
- 成語解釋:
- 跋:翻山越嶺;涉:徒步過水。翻山越嶺;蹚水過河。形容走遠路的艱苦。也作“跋山涉川”。
- 成語出處:
- 宋 吳曾《能改齋漫錄 事實二》:“過家上冢,懇章盡得于哀榮;跋山涉川,之任敢辭于艱險。”
-
5
長途跋涉
- 成語拼音:
- cháng tú bá shè
- 成語解釋:
- 跋涉:翻山越嶺、趟水過河。指遠距離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遙遠,行路辛苦。
- 成語出處:
- 清 錢采《說岳全傳》第66回:“妾身身犯國法,理所當然,怎敢勞賢姐長途跋涉?決難從命。”
-
6
登山涉水
- 成語拼音:
- dēng shān shè shuǐ
- 成語解釋:
- 爬山過水。比喻歷盡艱難。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二回:“[宋江兄弟]兩個商量了,徑望滄州路上來。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過府沖州。”
-
7
翻山涉水
- 成語拼音:
- fān shān shè shuǐ
- 成語解釋:
- 山:山嶺;涉:趟水;水:大河。翻山越嶺,趟水過河。形容路途奔波之苦
- 成語出處:
- 王愿堅《糧食的故事》:“可是這會,紅軍就要和我們分手了,他們要翻山涉水地遠征了……”
-
8
負重涉遠
- 成語拼音:
- fù zhòng shè yuǎn
- 成語解釋:
- 見“負重致遠”。
- 成語出處:
- 晉·葛洪《抱樸子·勤求》:“不辭負重涉遠,不避經險履危。”
-
9
荊人涉澭
- 成語拼音:
- jīng rén shè yōng
- 成語解釋:
- 荊人:楚國人。澭:澭水。楚國人過澭水。后用以諷刺拘泥于成法,不知道根據情況的變化而變通的行為。
- 成語出處:
- 《呂氏春秋·察今》:“荊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余人,軍驚而壞都舍。
-
10
窺涉百家
- 成語拼音:
- kuī shè bǎi jiā
- 成語解釋:
- 窺涉:關涉,關系;百家:各種學術流派。指廣泛地學習,多方地汲取
- 成語出處:
- 漢·王充《論衡·薄葬》:“通人知士,雖博覽古今,窺涉百家,條入叩貫,不能宙知。”
-
11
爬山涉水
- 成語拼音:
- pá shān shè shuǐ
- 成語解釋:
- 形容路途艱辛。
- 成語出處:
- 范金標《懷念敬愛的周總理》:“在作戰頻繁的長征路上,一年多的時間里周副主席白天和我們一樣爬山涉水,櫛風沐雨。”
-
12
人涉卬否
- 成語拼音:
- rén shè shān fǒu
- 成語解釋:
- 別人涉水過河,而我獨不渡。《詩·邶風·匏有苦葉》:“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須我友。”毛傳:“卬,我也。”鄭玄箋:“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獨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適貞女不行,非得禮義昏姻不成。”后用以比喻自有主張,不隨便附和。
- 成語出處:
- 《詩·邶風·匏有苦葉》:“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須我友。”毛傳:“卬,我也。”鄭玄箋:“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獨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適貞女不行,非得禮義昏姻不成。”
-
13
若涉淵冰
- 成語拼音:
- ruò shè yuān bīng
- 成語解釋:
- 比喻處境艱險。同“若涉淵水”。
- 成語出處:
- 宋 陳亮《論勵臣之道》:“朕承太上皇亮付托之重,念國家之深恥,志在復讎,八年于茲,若涉淵冰,未知攸濟。”
-
14
若涉淵水
- 成語拼音:
- ruò shè yuān shuǐ
- 成語解釋:
- 比喻處境艱險。
- 成語出處:
- 《書 大誥》:“予惟小子,若涉淵水,予惟往求騰攸濟。”
-
15
涉筆成趣
- 成語拼音:
- shè bǐ chéng qù
- 成語解釋:
- 涉筆:動筆;趣:意味;意趣。一動筆就趣味盎然。
- 成語出處: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100回:“讀了些四庫奇書,享了些半生清福。心有余閑,涉筆成趣,每于長夏余冬,燈前月夕,以文為戲,年復一年,編出《鏡花緣》一百回。”
-
16
涉筆成雅
- 成語拼音:
- shè bǐ chéng yǎ
- 成語解釋:
- 涉筆:動筆,著筆;雅:雅致。指動筆就雅致而不落俗套
- 成語出處:
- 清·毛先舒《詩辯詆》第一卷:“于物無擇,而涉筆成雅;于思無豫,而往必造微。”
-
17
涉海登山
- 成語拼音:
- shè hǎi dēng shān
- 成語解釋:
- 渡過大海,攀登高山。形容旅程的艱苦,也形容行程連綿不斷。亦作“涉水登山”。
- 成語出處:
- 唐·張說《賀示歷書表》:“奉宣圣旨,內出新撰歷書二十五卷,以示臣等,竊窺深奧,仰觀英華,涉海登山,罔知攸際。”
-
18
涉艱履危
- 成語拼音:
- shè jiān lǚ wēi
- 成語解釋:
- 涉:經歷;履:踩踏。身涉危難,經歷險阻。形容闖過重重困難
- 成語出處:
- 南朝·齊·虞玩之《上表告退》:“經昏踐亂,涉艱履危,仰圣德以求全,憑賢輔以申節。”
-
19
涉水登山
- 成語拼音:
- shè shuǐ dēng shān
- 成語解釋:
- 涉:渡水。涉渡溪水并攀登山嶺。形容旅途艱辛或行程連綿不斷
- 成語出處:
- 明·楊慎《洞天玄記》第一折:“假饒他升天攝地三千界,亦任他涉水登山二百州,趕將去活喇喇牽轉白牛。”
-
20
三豕涉河
- 成語拼音:
- sān shǐ shè hé
- 成語解釋:
- 比喻文字傳寫或刊印訛誤。
- 成語出處: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察傳》:“子夏之晉,過衛,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于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
* 涉的成語,帶涉字的成語,包含涉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