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秀字的成語 (52個)
-
1
不郎不秀
- 成語拼音:
- bù láng bù xiù
- 成語解釋:
- 原指不高不下。后比喻不成材。
- 成語出處:
- 明 田藝蘅《留青日札 沈萬三秀》:“元時稱人以郎、官、秀為等第,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高不下也。”
-
2
筆老墨秀
- 成語拼音:
- bǐ lǎo mò xiù
- 成語解釋:
- 指筆姿老到而墨韻清秀。
- 成語出處:
- 明 宋濂《跋東坡書〈乳泉賦〉后》:“李侍郎微之,謂筆老墨秀,挾海上風濤之氣,當為海內蘇書第一,誠知言也。”
-
3
白衣秀士
- 成語拼音:
- bái yī xiù shì
- 成語解釋:
- 指未曾獲得功名的書生。
- 成語出處:
- 元 馬致遠《岳陽樓》第二折:“休道是他,至如呂巖,當初是個白衣秀士、未遇書生,上朝求官。”
-
4
才調秀出
- 成語拼音:
- cái diào xiù chū
- 成語解釋:
- 才調:才情。形容才情風格優異出眾
- 成語出處:
- 《晉書·王接傳論》:“才調秀出,見賞知音。”
-
5
尺二秀才
- 成語拼音:
- chǐ èr xiù cái
- 成語解釋:
- 舊時用以譏諷寫俗字的書生。“尺二”即指當時“盡”字的俗體“盡”字。
- 成語出處:
- 宋·孫奕《履齋示兒編·文說·聲畫押韻貴乎審》:“誠齋先生楊公考校湖南漕試,……先生見卷子上書‘盡’字作‘盡’,必欲擯斥。考官乃上庠人,力爭不可。先生云:‘明日揭榜,有喧傳以為場屋取得個尺二秀才,則吾輩將胡顏?’竟黜之。”
-
6
齒危發秀
- 成語拼音:
- chǐ wēi fā xiù
- 成語解釋:
- 年高眉秀。
- 成語出處:
- 《文選·任昉》:“至若齒危發秀之老,含經味道之生,莫不北面人宗,自同資敬。”
-
7
才秀人微
- 成語拼音:
- cái xiù rén wēi
- 成語解釋:
- 秀:優異。微:卑微,低微。指才能優異而地位卑微。
- 成語出處:
- 南朝·梁·鐘嶸《詩品》卷中:“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當代。”
-
8
大家閨秀
- 成語拼音:
- dà jiā guī xiù
- 成語解釋:
- 大家:世家望族;閨秀:出身名門的女子。原指富貴人家有才德的女子。現泛指富人家未出嫁的女子。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是閨房之秀。”
-
9
東南之秀
- 成語拼音:
- dōng nán zhī xiù
- 成語解釋:
- 謂東南地方的杰出人才。
- 成語出處:
- 《南史·王筠傳》:“筠曰:‘陸平原東南之秀,王文度獨步江東,吾得比蹤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職。”
-
10
豐肌秀骨
- 成語拼音:
- fēng jī xiù gǔ
- 成語解釋:
- 豐潤的肌膚,柔嫩的骨骼。形容女子或花朵嬌嫩艷麗而有豐韻。同“豐肌弱骨”。
- 成語出處:
- 宋 袁去華《山花子》詞:“霧閣云窗別有天,豐肌秀骨凈娟娟。獨立含情羞不語,總妖研。”
-
11
閨英闈秀
- 成語拼音:
- guī yīng wéi xiù
- 成語解釋:
- 大戶人家的才貌嬌好的女子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9回:“凡遠親近友之家,所見的那些閨英闈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
-
12
后進之秀
- 成語拼音:
- hòu jìn zhī xiù
- 成語解釋:
- 猶言后起之秀。
- 成語出處:
- 《宋書·張暢傳》:“暢少與從兄敷、演、敬齊名,為后進之秀。”
-
13
后來之秀
- 成語拼音:
- hòu lái zhī xiù
- 成語解釋:
- 秀:特別優秀的。后輩中的優秀人物。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范豫章謂王荊州:‘卿風流俊望,真后來之秀。’王曰:‘不有此舅,焉有甥?’”
-
14
后起之秀
- 成語拼音:
- hòu qǐ zhī xiù
- 成語解釋:
- 秀:特異;優秀。指從后輩中成長起來優秀人物。
- 成語出處:
- 清 余懷《板橋雜記 麗品》:“崔科,后起之秀,目未見前輩典型,然有一種韶令之致。”
-
15
精采秀發
- 成語拼音:
- jīng cǎi xiù fā
- 成語解釋:
- 精采:精神、神采;秀發:煥發。形容人的精神煥發。
- 成語出處:
- 《晉書·慕容超載記》:“精采秀發,容止可觀。”
-
16
娟好靜秀
- 成語拼音:
- juān hǎo jìng xiù
- 成語解釋:
- 形容容貌秀美,性情柔和。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殿中少監馬君墓志》:“幼子娟好靜秀,瑤環瑜珥,蘭茁其芽,稱其家兒也。”
-
17
龍章秀骨
- 成語拼音:
- lóng zhāng xiù gǔ
- 成語解釋:
- 喻文章秀逸遒勁。
- 成語出處:
- 宋·梅堯臣《讀萃秘校卷》詩:“龍章秀骨若輕時,繼作五弦須款款。”
-
18
苗而不秀
- 成語拼音:
- miáo ér bù xiù
- 成語解釋:
- 指莊稼出了苗而沒有開花結果。比喻人有好的資質,卻沒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
19
眉清目秀
- 成語拼音:
- méi qīng mù xiù
- 成語解釋:
- 眉、目:泛指容貌;清、秀:秀麗而不俗氣。形容容貌清俊秀麗。
- 成語出處:
- 元 李直夫《合同文學》第一折:“有個孩兒喚做安住,今年三歲,生得眉清目秀,是好一個孩兒也。”
-
20
麥秀兩歧
- 成語拼音:
- mài xiù liǎng qí
- 成語解釋:
- 亦作“麥秀兩岐”。①一株麥子長出兩個穗子。為豐收之兆,多用來稱頌吏治成績卓著。②唐教坊曲名。
- 成語出處:
- 《東觀漢記》:“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秀兩歧。張君為政,樂不可欺。”
* 秀的成語,帶秀字的成語,包含秀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