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恥字的成語 (36個)
-
1
卑鄙無恥
- 成語拼音:
- bēi bǐ wú chǐ
- 成語解釋:
- 形容人品德卑下;粗鄙;毫無廉恥。
- 成語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賈某總辦河工,浮開報銷,濫得保舉。到京以后,又復花天酒地,任意招搖,并串通黃某,到處鉆營,卑鄙無恥。”
-
2
報仇雪恥
- 成語拼音:
- bào chóu xuě chǐ
- 成語解釋:
- 雪:洗刷;除去。報冤仇;除恥辱;也作“報怨雪恥”。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燕策二》:“若先王之報仇雪恥,夷萬乘之強國。”
-
3
不恥下問
- 成語拼音:
- bù chǐ xià wèn
- 成語解釋:
- 不恥:不以為恥辱;下問:降低身份請教別人。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求教。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何晏集解:“下問,謂凡在己下者。”
-
4
不恥最后
- 成語拼音:
- bù chǐ zuì hòu
- 成語解釋:
- 不恥:不以為羞恥。不因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恥。比喻凡是只要堅持到底,就能達到目的
- 成語出處: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喻老》:“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調于馬,此君之所以后也。”
-
5
不識人間有羞恥事
- 成語拼音:
- bù shí rén jiān yǒu xiū chǐ shì
- 成語解釋:
- 不知道人世間還有羞恥之事。形容恬不知恥。
- 成語出處:
- 宋 歐陽修《與高司諫書》:“是足下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爾。
-
6
包羞忍恥
- 成語拼音:
- bāo xiū rěn chǐ
- 成語解釋:
- 包:包容,藏;忍:容忍,忍耐。容忍羞愧與恥辱。
- 成語出處:
- 唐 杜牧《題烏江亭》詩:“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
7
不以為恥
- 成語拼音:
- bù yǐ wéi chǐ
- 成語解釋:
- 不認為是可恥。指不知羞恥。
- 成語出處:
- 《鄧析子 轉辭》:“今掛劓不以為恥,斯隊之所以亂多治少也。”
-
8
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 成語拼音:
- bù yǐ wéi chǐ,fǎn yǐ wéi róng
- 成語解釋:
- 恥:恥辱;榮:榮耀。不認為是可恥,反而認為是榮耀。指不知羞恥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對于自己的歷史一點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
9
報怨雪恥
- 成語拼音:
- bào yuàn xuě chǐ
- 成語解釋:
- 雪:洗刷掉。報怨恨,雪恥辱
- 成語出處:
- 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樂毅報燕王書》:“若先王之報怨雪恥,夷萬乘之強國。”
-
10
不知人間有羞恥事
- 成語拼音:
- bù zhī rén jiān yǒu xiū chǐ shì
- 成語解釋:
- 形容無恥到極點。
- 成語出處:
- 宋·歐陽修《與高司諫書》:“足下猶能以面目見士大夫,出入朝中稱諫官,是足下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爾。”
-
11
恥居人下
- 成語拼音:
- chǐ jū rén xià
- 成語解釋:
- 以地位在人之下為恥,形容胸懷大志
- 成語出處:
- 宋 陳亮《謝曾察院啟》:“伏念某本無他長,恥居人下。常想英豪之行事,墮乃塵凡。”
-
12
恥居王后
- 成語拼音:
- chǐ jū wáng hòu
- 成語解釋:
- 指在文名上恥于處在不及己者之后。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 文藝傳上 王勃》:“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皆以文章齊名,天下稱‘王、楊、盧、駱’,號‘四杰’。炯嘗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
-
13
恥與噲伍
- 成語拼音:
- chǐ yú kuài wǔ
- 成語解釋:
- 指不愿與粗鄙庸碌之人為伍。
- 成語出處:
- 《史記淮陰侯列傳》:“漢初,韓信由楚王降封為淮陰侯,日夜怨望。有一次,他順便去看望樊噲,樊噲跪拜送迎。出來后,韓信笑著說:‘生乃與噲等為伍。’”
-
14
恥言人過
- 成語拼音:
- chǐ yán rén guò
- 成語解釋:
- 以議論別人的過錯為可恥。
- 成語出處:
- 唐李華《御史中丞壁記》:“漢文好黃老,而公卿恥言人過。舉盛德則儀形著矣,焉用察察缺缺以恟生人哉!”
-
15
寡廉鮮恥
- 成語拼音:
- guǎ lián xiǎn chǐ
- 成語解釋:
- 寡、鮮:少;廉:廉潔;不貪污;恥:羞愧;羞恥。原指不廉潔;不知恥。現指沒有操守;不知羞恥。
- 成語出處:
- 漢 司馬相如《喻巴蜀檄》:“寡廉鮮恥,而俗不長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
16
含垢忍恥
- 成語拼音:
- hán gòu rěn chǐ
- 成語解釋:
- 忍受恥辱。
- 成語出處:
- 宋·胡銓《上高宗封事》:“陛下尚不覺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國大讎而不報,含垢忍恥,舉天下而臣之,甘心焉。”
-
17
毀廉蔑恥
- 成語拼音:
- huǐ lián miè chǐ
- 成語解釋:
- 蔑:無。不顧廉恥
- 成語出處:
- 明·方孝孺《官政》:“而令不信于下,知不為眾之所與也,則益不自重,而為毀廉蔑恥之行。”
-
18
荒淫無恥
- 成語拼音:
- huāng yín wú chǐ
- 成語解釋:
- 荒淫:貪酒好色。生活糜爛;不知羞恥。
- 成語出處:
- 徐遲《狂歡之夜》:“在這座最莊嚴的城中,卻有著一群荒淫無恥的,丑態百出的,傷天害理的,窮兇極惡的衣冠禽獸。”
-
19
厚顏無恥
- 成語拼音:
- hòu yán wú chǐ
- 成語解釋:
- 顏:臉面;臉皮。臉皮厚;不知羞恥。
- 成語出處:
- 《詩經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顏之厚矣。”南朝 齊 孔稚珪《北山移文》:“豈可使芳杜厚顏,薛荔蒙恥。”
-
20
禮義廉恥
- 成語拼音:
- lǐ yì lián chǐ
- 成語解釋:
- 有禮節;講道義;尚廉潔;知羞恥。封建社會的道德標準和規范。
- 成語出處:
- 管仲《管子 牧民》:“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 恥的成語,帶恥字的成語,包含恥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