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藥字的成語 (34個)
-
1
不可救藥
- 成語拼音:
- bù kě jiù yào
- 成語解釋:
- 藥:用藥治療。病重得沒法醫治。比喻人或事物壞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也作“無可救藥”。
- 成語出處:
- 《詩經 大雅 板》:“多將熇熇,不可救藥。”孔穎達疏:“多行慘酷毒害之惡,熇熇然使惡加于民,不可救止而藥治之。”
-
2
不死之藥
- 成語拼音:
- bù sǐ zhī yào
- 成語解釋:
- 長生不死的藥
- 成語出處: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說林上》:“有獻不死之藥于荊王者,謁者操以入。”
-
3
不藥而愈
- 成語拼音:
- bù yào ér yù
- 成語解釋:
- 愈:病好了。生病不用吃藥而自行痊愈
- 成語出處: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37回:“老伯不必多慮,世妹之病,大約可以不藥而愈。”
-
4
采蘭贈藥
- 成語拼音:
- cǎi lán zèng yào
- 成語解釋:
- 蘭:蘭花,花味清香;藥:芍藥。比喻男女互贈禮物,表示相愛。
- 成語出處:
- 《詩經 鄭風 溱洧》:“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
5
毒藥苦口
- 成語拼音:
- dú yào kǔ kǒu
- 成語解釋:
- 毒藥:攻毒的藥物。比喻尖銳的批評雖然像毒藥一樣苦口難服,卻能讓人醒悟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藥苦口利于病’,愿沛公聽樊噲言。”
-
6
對癥發藥
- 成語拼音:
- duì zhèng fā yào
- 成語解釋:
- 針對病根下藥。比喻針對缺點錯誤采取相應辦法
- 成語出處: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5回:“女人家肚痛得那么利害,怕不是生產,這正是對癥發藥呢!”
-
7
對癥下藥
- 成語拼音:
- duì zhèng xià yào
- 成語解釋:
- 癥:病癥;下藥:用藥。醫生針對病人的病情開方用藥。比喻針對具體情況;采取具體有效措施。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41卷:“克己復禮,便是捉得病根,對證下藥。”
-
8
對證下藥
- 成語拼音:
- duì zhèng xià yào
- 成語解釋:
- 見“對癥下藥”。
- 成語出處:
- 《朱子語類》卷四一:“克己復禮,便是捉得病根,對證下藥。”
-
9
對癥用藥
- 成語拼音:
- duì zhèng yòng yào
- 成語解釋:
- 癥:病癥。針對病癥用藥。比喻針對具體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
- 成語出處:
- 宋·陽枋《編類錢氏小兒方證說》:“凡小兒關節脈理百髖九竅五臟六腑,粲然在目,故能察病論癥,對癥用藥,如指諸掌。”
-
10
腐腸之藥
- 成語拼音:
- fǔ cháng zhī yào
- 成語解釋:
- 腐:腐蝕。有害腸胃的藥。指肥肉和醇酒
- 成語出處:
- 漢·枚乘《七發》:“皓步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濃,命曰腐腸之藥。”
-
11
狗皮膏藥
- 成語拼音:
- gǒu pí gāo yào
- 成語解釋:
- 中醫用狗皮膏藥消腫止痛。比喻騙人的貨色
- 成語出處:
- 劉復《自序》:“再往下說,那就是信口開河,不如到廟會上賣狗皮膏藥去!”
-
12
韓康賣藥
- 成語拼音:
- hán kāng mài yào
- 成語解釋:
- 隱士逃名避世。指賣藥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韓康傳》:“韓康,字伯休,一名恬休,京兆霸陵人。家世著姓。常采藥名山,賣于長安市。”
-
13
換湯不換藥
- 成語拼音:
- huàn tāng bù huàn yào
- 成語解釋:
- 比喻名稱或形式雖然改變而實際不變
- 成語出處:
- 馬南邨《燕山夜話 文章長短不拘》:“把一大篇改成幾小篇,表面看去,文章似乎很短,但在實際上不過是為短而短,內容仍舊換湯不換藥。”
-
14
剪須和藥
- 成語拼音:
- jiǎn xū huò yào
- 成語解釋:
- 須:胡須;和:混和,拌。剪掉胡須拌藥。比喻上級體恤下屬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李勣傳》:“帝乃自剪須以和藥,及愈入謝,頓首流血。”
-
15
苦口之藥
- 成語拼音:
- kǔ kǒu zhī yào
- 成語解釋:
- 苦口:口味苦。有療效的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尖銳的批評,聽起來覺得不舒服,但對改正錯誤很有好處
- 成語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奮傳》:“夫良藥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受之。”
-
16
苦藥利病
- 成語拼音:
- kǔ yào lì bìng
- 成語解釋:
- 良藥苦口對病有好處。比喻嚴厲的勸誡或批評有利于人的進步
- 成語出處:
- 漢·袁康《越絕書·越絕計倪內經》:“古人云,苦藥利病。”
-
17
靈丹妙藥
- 成語拼音:
- líng dān miào yào
- 成語解釋:
- 丹:按藥方制成的顆粒狀或粉末狀的中藥;或是精煉的成藥;靈丹:靈驗;妙:指有特殊效力。能醫治百病的靈驗有效的藥。比喻能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 成語出處:
- 元 無名氏《玩江亭》第二折:“靈丹妙藥都不用,吃的是生姜大蒜辣憨蔥。”
-
18
靈丹圣藥
- 成語拼音:
- líng dān shèng yào
- 成語解釋:
- 非常靈驗、能起死回生的奇藥。比喻幻想中的某種能解決一切問題的有效方法。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還有不少的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書本上的某些個別字句看作現成的靈丹圣藥,似乎只要得到了它,就可以不費氣力地包醫百病。”
-
19
良藥苦口
- 成語拼音:
- liáng yào kǔ kǒu
- 成語解釋:
- 良:好;苦口:口味苦。有療效的好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勸誡、批評的話;雖然聽起來不舒服;但很有益處。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孫奮傳》:“夫~,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受之。”
-
20
賣狗皮膏藥
- 成語拼音:
- mài gǒu pí gāo yào
- 成語解釋:
- 比喻說得很動聽,實際上在騙人
- 成語出處:
- 劉復《自序》:“再往下說,那就是信口開河,不如到廟會上賣狗皮膏藥去!”
* 藥的成語,帶藥字的成語,包含藥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