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開頭的成語 (12個)
-
1
染蒼染黃
- 成語拼音:
- rǎn cāng rǎn huáng
- 成語解釋:
- 蒼:青色。比喻變化不定,反復無常。
- 成語出處:
- 《墨子·所染》:“見染絲者而嘆曰:‘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
-
2
染絲之變
- 成語拼音:
- rǎn sī zhī biàn
- 成語解釋:
- 《墨子·所染》:“捍墨子呴見染絲者而嘆曰:‘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后因以“染絲之變”比喻本來相同的人或事物因受環境影響而變得不同。
- 成語出處:
- 《墨子·所染》:“[墨子]見染絲者而嘆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
-
3
染翰操觚
- 成語拼音:
- rǎn hàn cāo gū
- 成語解釋:
- 翰:毛筆;操觚:拿木簡寫文章。指提筆作文
- 成語出處: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四卷:“作文曰染翰操觚;從師曰執經問難。”
-
4
染翰成章
- 成語拼音:
- rǎn hàn chéng zhāng
- 成語解釋:
- 謂提筆成文。
- 成語出處:
- 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二:“詩,適情之具。染翰成章,自然高妙,何必苦思以鑿其真?”
-
5
染風習俗
- 成語拼音:
- rǎn fēng xí sú
- 成語解釋:
- 謂受風俗影響而有所習染。
- 成語出處:
- 《云笈七簽》卷五六:“五氣者,隨命成性,逐物意移,染風習俗,所以變化無窮,不惟萬數。”
-
6
染舊作新
- 成語拼音:
- rǎn jiù zuò xīn
- 成語解釋:
- 謂改頭換面,以舊充新。
- 成語出處:
- 宋·李斠《答黃著作書》:“今之學者……但誦得古文十數篇,拆南補北,染舊作新,盡為名士矣,何工拙之辨哉?”
-
7
染藍涅皂
- 成語拼音:
- rǎn lán niè zǎo
- 成語解釋:
- 指胡亂涂抹。涅,染;皂,黑色。
- 成語出處:
- 唐 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 支諾皋中》:“姚司馬者,寄居汾州……經年,二女精神恍惚,夜常明燈挫針,染藍涅皂,未嘗暫息,然莫見其所取也。”
-
8
染神刻骨
- 成語拼音:
- rǎn shén kè gǔ
- 成語解釋:
- 猶銘心刻骨。謂感受深切。
- 成語出處:
- 清·趙翼《甌北詩話·南宋人著述未入金源》:“蘇黃字跡,亦所矜賞,謂‘二公翰墨,片言只字,皆未名之寶,百不為多,一不為少。’是遺山之于蘇黃,可謂染神刻骨矣。”
-
9
染神亂志
- 成語拼音:
- rǎn shén luàn zhì
- 成語解釋:
- 謂思想受到迷惑擾亂。
- 成語出處:
-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西山曰:‘此人大非端士,筆頭雖寫得數句詩,所謂本心不正,脈理皆邪,讀之將恐染神亂志,非徒無益。’某佩服其言。”
-
10
染須種齒
- 成語拼音:
- rǎn xū zhǒng chǐ
- 成語解釋:
- 染須發,鑲假牙。以之掩飾衰老。
- 成語出處:
- 宋·陸游《歲晚幽興》詩:“卜冢治棺輪我快,染須種齒笑人癡。”
-
11
染指垂涎
- 成語拼音:
- rǎn zhǐ chuí xián
- 成語解釋:
- 形容急欲攫取,十分貪饞。垂涎,流口水。
- 成語出處:
- 《元史·郝經傳》:“病民諸奸各持兩端,觀望所立,莫不凱覦神器,染指垂涎。”
-
12
染指于鼎
- 成語拼音:
- rǎn zhǐ yú dǐng
- 成語解釋:
- 鼎:古代用青銅制成的炊具,多為圓形,三足兩耳。把手指伸到鼎里蘸點湯。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 成語出處:
- 《左傳 宣公四年》:“及食大夫黿,召子公而弗與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嘗之而出。”
* 第一個字是染的成語,染字開頭的成語,染字開頭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