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開頭的成語 (14個)
-
1
納污藏垢
- 成語拼音:
- nà wū cáng gòu
- 成語解釋:
- 納:容納;垢:污穢。比喻包容壞人壞事
- 成語出處:
- 梁啟超《中國積弱溯源論》第四節:“所最可痛者,舊病未去,新病復來,日積月涂,納污藏垢,馴至良醫束手,岌岌待亡。”
-
2
納貢稱臣
- 成語拼音:
- nà gòng chēng chén
- 成語解釋:
- 繳納貢品,自稱為臣下。后來也用以比喻心悅誠服,甘拜下風。
- 成語出處:
- 《清史稿·太宗本紀》:“宜要其納貢稱臣,以黃河為界。”
-
3
納垢藏污
- 成語拼音:
- nà gòu cáng wū
- 成語解釋:
- 垢、污:骯臟的東西。比喻隱藏或包容壞人壞事。
- 成語出處:
- 《左傳 宣公十五年》:“川澤納污,山藪藏疾。”
-
4
納士招賢
- 成語拼音:
- nà shì zhāo xián
- 成語解釋:
- 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
- 成語出處:
- 《戰國策 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元 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二折:“早則是澤及黎民,又待要招賢納士禮殷勤,幣帛降玄纁。”
-
5
納污藏穢
- 成語拼音:
- nà wū cáng huì
- 成語解釋:
- 納:容納;穢:骯臟,污穢。包藏容納污濁骯臟的東西。比喻包容壞人壞事
- 成語出處:
- 宋·葉適《東嘉開河記》:“故大川淺不勝舟,而小者納污藏穢,流泉不來,感為癘疫,民之病此,積四五十年矣。”
-
6
納污藏疾
- 成語拼音:
- nà wū cáng jí
- 成語解釋:
- 納:接受;疾:弊病,缺點。包藏容納罪過缺失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五年》:“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
7
納污含垢
- 成語拼音:
- nà wū hán gòu
- 成語解釋:
- 納:接受;垢:污穢。包藏容納污穢的東西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五年》:“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
8
納屨踵決
- 成語拼音:
- nà jù zhǒng jué
- 成語解釋:
- 納:穿;屨:鞋;踵:腳后跟;決:破裂。穿上鞋子,破了后跟。形容衣著襤褸。
- 成語出處:
- 《莊子·讓王》:“三日不舉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納屨而踵決。”
-
9
納履踵決
- 成語拼音:
- nà lǚ zhǒng jué
- 成語解釋:
- 納:穿;履:鞋;踵:腳后跟;決:破裂。提上鞋,鞋的腳后跟處卻破裂。形容處境困難。
- 成語出處:
-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一:“[原憲]楮冠黎杖而應門,正冠則纓絕,振襟則肘見,納履則踵決。”
-
10
納奇錄異
- 成語拼音:
- nà qí lù yì
- 成語解釋:
- 納:接納;錄:錄用。接納錄用有奇異才能的人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9回:“今吾孫將軍親賢禮士,納奇錄異,世所罕有。”
-
11
納新吐故
- 成語拼音:
- nà xīn tǔ gù
- 成語解釋:
- 吸入新鮮的吐出陳舊的
- 成語出處:
- 元 辛文房《唐才子傳 呂巖》:“熊經鳥伸,納新吐故,無七情以奪魂魄。”
-
12
納忠效信
- 成語拼音:
- nà zhōng xiào xìn
- 成語解釋:
- 納;獻納;效:獻出。獻出忠心和諍言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報任安書》:“上之不能納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譽,自結明主。”
-
13
納諫如流
- 成語拼音:
- nà jiàn rú liú
- 成語解釋:
- 虛心聽取諫議
- 成語出處:
- 元 金仁杰《追韓信》第一折:“為我王納諫如流,因此上丞相奏準。”
-
14
納頭便拜
- 成語拼音:
- nà tóu biàn bài
- 成語解釋:
- 納頭;低頭。一見面就低頭行下拜禮。形容人謙虛有禮貌
- 成語出處: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50回:“進了大門,二層廳上立定,萬中書納頭便拜。”
* 第一個字是納的成語,納字開頭的成語,納字開頭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