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字結尾的成語 (6個)
-
1
言從計納
- 成語拼音:
- yán cóng jì nà
- 成語解釋:
- 講的話、出的主意,都聽從采納。
- 成語出處:
- 漢·蔡邕《司空臨晉侯楊公碑》:“及其所以匡輔本朝,忠言嘉謀,造膝危辭,當事而行,言從計納。”
-
2
半籌不納
- 成語拼音:
- bàn chóu bù nà
- 成語解釋:
- 比喻一點辦法也沒有。
- 成語出處:
- 元 馬致遠《漢宮秋》第一折:“若是越勾踐姑蘇臺上見他,那西施半籌也不納,更敢早十年敗國亡家。”
-
3
閉門不納
- 成語拼音:
- bì mén bù nà
- 成語解釋:
- 納:入,進來。關上門不讓人進來。
- 成語出處:
- 明 余繼登《典故紀聞》卷十四:“欲入城則閉門不納,將入山則又與賊遇。
-
4
格格不納
- 成語拼音:
- gé gé bù nà
- 成語解釋:
- 謂難以接受。
- 成語出處:
- 清·昭槤《嘯亭雜錄·詩文澀體》:“其《新唐書》好用僻字澀句,以矜其博,使人讀之,胸臆間格格不納,殊不爽朗。”
-
5
山容海納
- 成語拼音:
- shān róng hǎi nà
- 成語解釋:
- 形容胸懷寬廣,能象山谷和大海一樣容物。
- 成語出處:
- 唐·歐陽詹《送張尚書書》:“以尚書山容海納,則自斷于胸襟矣,豈在攸攸八行尺牘進退于人乎?”
-
6
深文周納
- 成語拼音:
- shēn wén zhōu nà
- 成語解釋:
- 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條文;把無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把不根據事實而牽強附會給人硬加罪名。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酷吏列傳》:“與趙禹共定諸律令,務在深文。”
* 最后一個字是納的成語,納字結尾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