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字結尾的成語 (3個)
-
1
代越庖俎
- 成語拼音:
- dài yuè páo zǔ
- 成語解釋:
- 《莊子·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成玄英疏:“庖人,謂掌庖廚之人,則今之太官供膳是也。尸者,太廟中神主也。祝者,則今太常太祝是也,執祭版對尸而祝之,故謂之尸祝也。樽,酒器也。俎,肉器也。”后因以“代越庖俎”比喻越出本分,代行其事。
- 成語出處:
- 《莊子·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成玄英疏:“庖人,謂掌庖廚之人,則今之太官供膳是也。尸者,太廟中神主也。祝者,則今太常太祝是也,執祭版對尸而祝之,故謂之尸祝也。樽,酒器也。俎,肉器也。”
-
2
折沖樽俎
- 成語拼音:
- shé chōng zūn zǔ
- 成語解釋:
- 在杯酒之間取得勝算,現亦指與各國進行外交談判或以高明的談判手段制勝對方
- 成語出處:
- 語本《戰國策·齊策五》:“此臣之所謂比之堂上,禽將戶內,拔城於尊俎之間,折沖席上者也。”晉·張協《雜詩》之七:“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折沖樽俎間,制勝在兩楹。”
-
3
折沖尊俎
- 成語拼音:
- zhé chōng zūn zǔ
- 成語解釋:
- 折沖:打退敵人的戰車,指抵御敵人;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原指諸侯國會盟的宴席上制勝對方。后泛指進行外交談判。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五》:“此臣之所謂比之堂上,禽將戶內,拔城于尊俎之間,折沖席上者也。”
* 最后一個字是俎的成語,俎字結尾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