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字結尾的成語 (7個)
-
1
成王敗寇
- 成語拼音:
- chéng wáng bài kòu
- 成語解釋:
- 成功的人稱王稱帝,失敗者淪為草寇
- 成語出處:
- 柳亞子《題戰史》詩:“成王敗寇漫相呼,直筆何人縱董狐。”
-
2
成則為王,敗則為寇
- 成語拼音:
- chéng zé wéi wáng,bài zé wéi kòu
- 成語解釋:
- 指在爭奪政權的斗爭中,成功的人稱王稱帝,失敗的人被稱寇賊。成功者權勢在手,無人敢責難,失敗者卻有口難辯
- 成語出處:
- 孫中山《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之演講》:“中國歷史上有一習慣,所謂成則為王,敗則為寇,但近代文明國家,不是如此。”
-
3
赍糧藉寇
- 成語拼音:
- jī liáng jiè kòu
- 成語解釋:
- 赍:資助;藉:同“借”;寇:賊寇。借給敵寇兵器,送給盜賊糧食。比喻做有利于敵人、壞人的事。
- 成語出處:
- 《荀子·大略》:“非其人而教之,赍盜糧,借賊兵也。”
-
4
負乘致寇
- 成語拼音:
- fù chéng zhì kòu
- 成語解釋:
- 典出《易·解》:“六三:負且乘,致寇至,貞吝。《象》曰:‘負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誰咎也。’”孔穎達疏:“乘者,君子之器也。負者,小人之事也。施之于人,即在車騎之上而負于物也,故寇盜知其非己所有,于是競欲奪之。”意思是卑賤者背著人家的財物,又坐上大
- 成語出處:
- 典出《易·解》:“六三:負且乘,致寇至,貞吝。《象》曰:‘負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誰咎也。’”
-
5
落草為寇
- 成語拼音:
- luò cǎo wéi kòu
- 成語解釋:
- 寇:盜賊。舊指逃入山林做強盜。
- 成語出處:
- 元 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三折:“某今在這宜秋山虎頭寨,落草為寇,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
6
山木自寇
- 成語拼音:
- shān mù zì kòu
- 成語解釋:
- 山上的樹木,因長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禍。
- 成語出處:
- 《莊子·人世間》:“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
7
擁兵玩寇
- 成語拼音:
- yōng bīng wán kòu
- 成語解釋:
- 玩:忽視。掌握軍隊,但不認真對待敵人
- 成語出處:
- 《清史稿·策楞等傳論》:“策楞輩擁兵玩寇,其病正坐此。”
* 最后一個字是寇的成語,寇字結尾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