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字結尾的成語 (13個)
-
1
洞察秋毫
- 成語拼音:
- dòng chá qiū háo
- 成語解釋:
- 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鳥獸秋天身上新生的細毛,比喻極其細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銳,任何細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 成語出處:
-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
2
明察秋毫
- 成語拼音:
- míng chá qiū háo
- 成語解釋:
- 明:明晰;察:看;觀察;秋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出的細毛;比喻極細微的事物、現象。目光犀利;能敏銳地看清極細小微末的東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 成語出處:
-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
3
磨墨濡毫
- 成語拼音:
- mó mò rú háo
- 成語解釋:
- 濡:濕;毫:毛筆。磨好墨,把毛筆潤濕。指動手寫文章
- 成語出處: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53回:“亭亭正在磨墨濡毫,忽見紅紅、宛如從外面走來。”
-
4
磨墨吮毫
- 成語拼音:
- mó mò shǔn háo
- 成語解釋:
- 毫:毛筆。磨好墨,把毛筆潤濕。指動手寫文章
- 成語出處: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90回:“各生童磨墨吮毫,發筆快的,早已有了破題、承題、小講。”
-
5
微察秋毫
- 成語拼音:
- wēi chá qiū háo
- 成語解釋:
- 形容極細小的東西都看得很清楚。
- 成語出處:
- 西漢·劉安《淮南子·說山訓》:“夫照鏡子見眸子,微察秋毫,明照晦冥。”
-
6
一分一毫
- 成語拼音:
- yī fēn yī háo
- 成語解釋:
- 形容很少的數量。
- 成語出處:
- 朱自清《給亡婦》:“那里有一分一毫想著你自己。”
-
7
對客揮毫
- 成語拼音:
- duì kè huī háo
- 成語解釋:
- 喻文思敏捷。毫,毛筆。
- 成語出處:
- 宋·黃庭堅《病起荊江即事》詩之八:“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游。”
-
8
九牛一毫
- 成語拼音:
- jiǔ niú yī háo
- 成語解釋:
- 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其微小,微不足道
- 成語出處:
- 陳毅《感事書懷》詩:“九牛一毫莫自夸,驕傲自滿必翻車。”
-
9
頰上三毫
- 成語拼音:
- jiá shàng sān háo
- 成語解釋:
- 同“頰上三毛”。
- 成語出處:
- 清·張岱《右匱書自序》:“至其論贊,則淡淡數語,非頰上三毫,則晴中一畫。”
-
10
頰上添毫
- 成語拼音:
- jiá shàng tiān háo
- 成語解釋:
- 頰:面頰;毫:毫毛。給人畫像時在臉上添上幾根毫毛。比喻文章經潤色后更加精采。
- 成語出處:
- 《晉書 顧愷之傳》:“嘗圖裴楷橡,頰上夾三毛,觀者覺神明殊勝。”
-
11
利析秋毫
- 成語拼音:
- lì xī qiū háo
- 成語解釋:
- 形容管理財務極細心、精明。
- 成語出處:
- 《史記·平準書》:“故三人言利,事析秋毫矣。”
-
12
一厘一毫
- 成語拼音:
- yī lí yī háo
- 成語解釋:
- 形容極少的數量
- 成語出處:
- 宋·朱熹《奏巡歷婺衢救荒事件狀》:“常山、開化系災傷極重去處,而常山所放僅及一分六厘有奇;而開化又止一厘一毫而已。”
-
13
一絲一毫
- 成語拼音:
- yī sī yī háo
- 成語解釋:
- 形容極少或極小的一點兒。毫:一厘的十分之一;絲:一毫的十分之一。
- 成語出處:
- 宋 歐陽修《會圣宮頌》:“而往惟寅,一毫一絲,給以縣官,無取于民。”
* 最后一個字是毫的成語,毫字結尾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