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字結尾的成語 (32個)
-
1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 成語拼音:
- shuǐ néng zài zhōu,yì néng fù zhōu
- 成語解釋:
- 載:承載;覆:傾覆。比喻在平時要想到可能發生的困難和危險,事物有利有害
- 成語出處:
- 唐·陸贄《奉天論延訪朝臣表》:“故喻君為舟,喻人為水,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也,舟即君道,水即人情,舟順水之道則浮,違則沒。”
-
2
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 成語拼音:
- shuǐ zé zài zhōu,shuǐ zé fù zhōu
- 成語解釋:
-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比喻民可擁護君主,也能推翻君主。
- 成語出處:
- 《孫卿子》:“孔子對魯哀公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不危焉。’”
-
3
覆舟載舟
- 成語拼音:
- fù zhōu zài zhōu
- 成語解釋:
- 覆:顛覆;載:承載。比喻民心向背決定國家興亡
- 成語出處:
- 戰國·趙·荀況《荀子·王制》:“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此之謂也。”
-
4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 成語拼音:
- shuǐ kě zài zhōu,yì kě fù zhōu
- 成語解釋:
- 比喻在平時要想到可能發生的困難和危險。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皇甫規傳》注引《孔子家語》:“孔子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可知也。’”
-
5
載舟覆舟
- 成語拼音:
- zài zhōu fù zhōu
- 成語解釋:
- 載:承載;覆:顛覆;傾覆。民眾如同水;可以承載船;也可以傾覆船。比喻民心向背決定國家存亡的作用。
- 成語出處:
- 先秦 荀況《荀子 王制》:“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此之謂也。”
-
6
李郭仙舟
- 成語拼音:
- lǐ guō xiān zhōu
- 成語解釋:
- 《后漢書·郭太傳》載,李膺與郭泰同舟而濟,從賓望之,以為神仙,故稱“李郭仙舟”。后常用為友人相親之典。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郭太傳》載,李膺與郭泰同舟而濟,從賓望之,以為神仙,故稱“李郭仙舟”。
-
7
白魚登舟
- 成語拼音:
- bái yú dēng zhōu
- 成語解釋:
- 為殷亡周興之兆。同“白魚入舟”。
- 成語出處:
- 《漢書 終軍傳》:“蓋六鶂退飛,逆也;白魚登舟,順也。”顏師古注引臣瓚曰:“謂武王伐殷而魚入王舟,象征而必獲,故曰順也。”
-
8
胡越同舟
- 成語拼音:
- hú yuè tóng zhōu
- 成語解釋:
- 猶言吳越同舟。謂關系疏遠者,同處危難則相互救助。語本宋蘇軾《大臣論下》:“故曰同舟而遇風,則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
- 成語出處:
- 語出宋·蘇軾《大臣論下》:“故曰同舟而遇風,則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
-
9
李郭同舟
- 成語拼音:
- lǐ guō tóng zhōu
- 成語解釋:
- 《后漢書·郭太傳》:“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貧賤……乃游于洛陽。始見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師。后歸鄉里,衣冠諸儒送至河上,車數千兩。林宗唯與李膺同舟而濟,眾賓望之,以為神仙焉。”后因以“李郭同舟”、“李郭同船”比喻知已相處,不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郭太傳》:“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貧賤……乃游于洛陽。始見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師。后歸鄉里,衣冠諸儒送至河上,車數千兩。林宗唯與李膺同舟而濟,眾賓望之,以為神仙焉。”
-
10
破釜焚舟
- 成語拼音:
- pò fǔ fén zhōu
- 成語解釋:
- 猶破釜沉舟。語本《孫子·九地》:“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焚舟破釜,若驅群羊。”
- 成語出處:
- 語出《孫子·九地》:“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焚舟破釜,若驅群羊。”
-
11
白魚入舟
- 成語拼音:
- bái yú rù zhōu
- 成語解釋:
- 比喻用兵必勝的征兆。
- 成語出處:
- 《尚書大傳》第三卷:“八百諸侯俱至孟津,白魚入舟。”
-
12
敵國通舟
- 成語拼音:
- dí guó tōng zhōu
- 成語解釋:
- 同船的人都成了敵人。比喻眾叛親離。
- 成語出處:
- 清·黃遵憲《由輪舟抵天津作》詩:“敵國通舟今日事,太倉稊米自家身。”
-
13
風雨同舟
- 成語拼音:
- fēng yǔ tóng zhōu
- 成語解釋:
- 舟:船。在風雨中同乘在一條船上;一起與風雨搏斗。比喻共同經歷患難。
- 成語出處:
- 孫武《孫子 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共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14
鴻毳沉舟
- 成語拼音:
- hóng cuì chén zhōu
- 成語解釋:
- 毳:鳥獸的細毛。鴻雁細毛雖輕,堆積過多也能使船沉沒。比喻小問題不解決,積累多了就要出大問題。
- 成語出處:
- 《新論·慎隙》:“鴻毳性輕,積之沉舟。”
-
15
飄瓦虛舟
- 成語拼音:
- piāo wǎ xū zhōu
- 成語解釋:
- 比喻憑空加害于人而又無從追究的事物。
- 成語出處:
- 先秦 莊周《莊子 達生》:“雖有忮心者不怨飄瓦。”《山木》:“方舟而濟于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惼心之人不怒。”
-
16
順水行舟
- 成語拼音:
- shùn shuǐ xíng zhōu
- 成語解釋:
- 同“順水推船”。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小的聞得老爺補升此任,亦系賈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賈府之親,老爺何不順水行舟,作個整人情,將此案了結,日后也好去見賈府王府。”
-
17
網漏吞舟
- 成語拼音:
- wǎng lòu tūn zhōu
- 成語解釋:
- 網:漁網,比喻法網;吞舟:吞舟的大魚,比喻大奸。網里漏掉吞舟大魚。比喻法律太寬,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網。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酷吏列傳序》:“網漏于吞舟之魚,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
18
罔水行舟
- 成語拼音:
- wǎng shuǐ xíng zhōu
- 成語解釋:
- 罔:沒有。沒有水在陸地上行船。比喻行為違背常理
- 成語出處:
- 宋·周去非《嶺外代答·靈渠》:“竊嘆始皇之猜忍,其余威能罔水行舟。”
-
19
吳越同舟
- 成語拼音:
- wú yuè tóng zhōu
- 成語解釋:
- 吳越:指吳國人和越國人。比喻團結互助,同心協力,戰勝困難。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孫武《孫子 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20
虛船觸舟
- 成語拼音:
- xū chuán chù zhōu
- 成語解釋:
- 虛:空;舟:船。比喻虛心可以遠離災禍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山水》:“方舟而濟于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偏心之人不怒。”
* 最后一個字是舟的成語,舟字結尾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