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字結尾的成語 (14個)
-
1
柴立不阿
- 成語拼音:
- chái lì bù ē
- 成語解釋:
- 猶言剛直不阿。
- 成語出處:
- 清 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七:“年罹嚴遣,而公以恩遇始終,正見公之柴立不阿。”
-
2
持正不阿
- 成語拼音:
- chí zhèng bù ā
- 成語解釋:
- 持守公正正派,不迎合阿諛。
- 成語出處:
- 明·范濂《云間據目抄》卷一:“平居議論臧貶,務持正不阿;與人交,不以盛衰為軒輊。”
-
3
倒持太阿
- 成語拼音:
- dǎo chí tai ā
- 成語解釋:
- 見“倒持泰阿”。
- 成語出處:
- 《舊唐書·陳夷行傳》:“自三數年來,奸臣竊權,陛下不可倒持太阿,授人鱒柄。”
-
4
方正不阿
- 成語拼音:
- fāng zhèng bù ē
- 成語解釋:
- 方正:品行正直;阿:阿諛,謅媚。指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謅媚。
- 成語出處:
- 《明史·王徽傳》:“有方正不阿者,即以為不肖,而朝夕讒謗之,日加浸潤,來免改疑。”
-
5
倒持泰阿
- 成語拼音:
- dào chí tài ē
- 成語解釋:
- 泰阿:寶劍名。倒拿著劍,把劍柄給別人。比喻把大權交給別人,自己反受其害。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梅福傳》:“至秦則不然,張誹謗之罔,以為漢驅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
-
6
奉公不阿
- 成語拼音:
- fèng gōng bù ē
- 成語解釋:
- 奉行公事而不去迎合別人。
- 成語出處:
- 《東觀漢記·李恂》:“恂奉公不阿,為憲所奏免。”
-
7
公正不阿
- 成語拼音:
- gōng zhèng bù ē
- 成語解釋:
- 公平正直而不曲意迎合
- 成語出處:
- 宋 陸游《老學庵筆記》第九卷:“相之本主元祐政事者,然其言公正不阿如此,可謂賢矣。”
-
8
剛正不阿
- 成語拼音:
- gāng zhèng bù ē
- 成語解釋:
- 剛:剛直;直:正直;不阿:不逢迎。剛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
- 成語出處: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一員官》:“濟南同知吳公,剛正不阿。”
-
9
剛直不阿
- 成語拼音:
- gāng zhí bù ē
- 成語解釋:
- 剛強正直,不逢迎,無偏私。
- 成語出處:
- 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鯉海龍王報德》:“并一生宦跡,剛直不阿之志,具表奏聞。”
-
10
守正不阿
- 成語拼音:
- shǒu zhèng bù ē
- 成語解釋:
- 正:公正;阿:偏袒。處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講情面。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陳寵傳》:“而寵與中山相汝南張彬、東平相應順守正不阿。”
-
11
龍泉太阿
- 成語拼音:
- lóng quán tài ē
- 成語解釋:
- 指古代的兩件寶劍
- 成語出處:
- 明·酉陽野史《續三國演義》第28回:“眾夫散出,煥密啟其函,見其光芒射目,乃是寶劍二口,靶上刻有字號,名曰龍泉太阿。”
-
12
正大不阿
- 成語拼音:
- zhèng dà bù ē
- 成語解釋:
- 正大:光明正大;阿:迎合。光明正大,不循私迎合權貴
- 成語出處:
-
13
執法不阿
- 成語拼音:
- zhí fǎ bù ā
- 成語解釋:
- 阿:迎合。執行法律公正無私,不屈從權勢。
- 成語出處:
-
14
正直無阿
- 成語拼音:
- zhèng zhí wú ē
- 成語解釋:
- 阿:曲從,迎合。為人處事很正直,沒有任何私心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莊公三十二年》:“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
* 最后一個字是阿的成語,阿字結尾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