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字是嚴的成語 (13個)
-
1
辭嚴氣正
- 成語拼音:
- cí yán qì zhèng
- 成語解釋:
- 猶言辭嚴義正。
- 成語出處:
- 《宋史·孫長卿楚建中等傳論》:“建中雅量卻敵,辭嚴氣正,尤為廳偉。”
-
2
詞嚴義密
- 成語拼音:
- cí yán yì mì
- 成語解釋:
- 措詞嚴謹,道理周密。
- 成語出處:
- 《剪燈馀話·幔亭遇仙錄》:“宋朝諸儒所述,皆明白正大,詞嚴義密,無馀蘊。”
-
3
詞嚴義正
- 成語拼音:
- cí yán yì zhèng
- 成語解釋:
- 措詞嚴肅,道理正當。
- 成語出處:
- 元·黃溍《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追封文國公謚武宣劉公神道碑》:“為之開陳禍福,詞嚴義正,累數千言。”
-
4
辭嚴義正
- 成語拼音:
- cí yán yì zhèng
- 成語解釋:
- 辭:言詞,語言。義:道理。言辭嚴厲,義理正大。
- 成語出處:
- 宋 張孝祥《明守趙敷文》:“歐公書豈惟翰墨之妙,而辭嚴義正,千載之下,見者興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賜也哉。
-
5
辭嚴意正
- 成語拼音:
- cí yán yì zhèng
- 成語解釋:
- 同“辭嚴義正”。
- 成語出處:
- 宋·歐陽修《讀張李二生文贈石先生》詩:“辭嚴意正質非俚,古味雖淡醇不薄。”
-
6
辭嚴誼正
- 成語拼音:
- cí yán yì zhèng
- 成語解釋:
- 同“辭嚴義正”。
- 成語出處:
- 元·劉壎《隱居通議·詩歌六》:“蕃武忠君愛國,辭嚴誼正,不暇自恤,枚蹈危機,其失在于疏爾。”
-
7
父嚴子孝
- 成語拼音:
- fù yán zǐ xiào
- 成語解釋:
- 父親嚴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順孝敬父親。
- 成語出處:
- 唐 呂溫《廣陵陳先生墓表》:“始見一鄉之人,父嚴子孝,長惠幼敬,見乎詞氣,發乎顏色。”
-
8
寬嚴得體
- 成語拼音:
- kuān yán dé tǐ
- 成語解釋:
- 得體:合乎分寸。寬厚和嚴格掌握得恰如其分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39回:“眾將見绤彀寬嚴得體,無不悅服。”
-
9
森嚴壁壘
- 成語拼音:
- sēn yán bì lěi
- 成語解釋:
- 原指軍事戒備嚴密。現也用來比喻彼此界限劃得很分明。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西江月 井岡山》詞:“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
-
10
師嚴道尊
- 成語拼音:
- shī yán dào zūn
- 成語解釋:
- 為師之道要尊貴、莊嚴。《禮記 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宋 韓淲《澗泉日記》:“鄭康成事馬融,三年不得見,乃使高業弟傳授于玄……漢之師道尊嚴如此。”
- 成語出處:
- 《荀子·致士》:“師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尊嚴而憚,可以為師。”《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
-
11
嚴嚴實實
- 成語拼音:
- yán yán shí shí
- 成語解釋:
- 不留空隙或出口。形容非常嚴密
- 成語出處:
- 丁玲《風雪人間》上卷:“嚴嚴實實壓在心底的熱淚,涌滿眼眶,忍不住流了下來。”
-
12
莊嚴寶相
- 成語拼音:
- zhuāng yán bǎo xiàng
- 成語解釋:
- 佛教稱莊嚴的佛像。比喻某種人的真面目(含貶義)。
- 成語出處:
- 曾樸《孽海花》第四回:“既然現出了莊嚴寶相,自然分外綢繆。從此月下花前,時相往來。”
-
13
尊嚴若神
- 成語拼音:
- zūn yán ruò shén
- 成語解釋:
- 莊重嚴肅得像神明一樣。形容態度十分莊重嚴肅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成帝紀贊》:“臨朝淵嘿,尊嚴若神。”
* 第二個字是嚴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