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字是主的成語 (12個)
-
1
不主故常
- 成語拼音:
- bù zhǔ gù cháng
- 成語解釋:
- 故常:舊的常規、習慣。不拘于老的一套。
- 成語出處:
- 戰國 宋 莊周《莊子 天運》:“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
-
2
地主之誼
- 成語拼音:
- dì zhǔ zhī yì
- 成語解釋:
- 即招待外地來的客人;當地主人應盡的義務。地主:當地的主人。誼:情誼。
- 成語出處:
- 左丘明《左傳 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謂子貢曰:‘夫諸侯之會,事既畢矣,侯伯致禮,地主歸餼,以相辭也。’”
-
3
地主之儀
- 成語拼音:
- dì zhǔ zhī yí
- 成語解釋:
- 見“地主之誼”。
- 成語出處: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三仙》:“未修地主之儀,忽叨盛饌,于理不當。”
-
4
挾主行令
- 成語拼音:
- jiā zhǔ xíng lìng
- 成語解釋:
- 挾持君主,發布命令。參見“挾天子以令諸侯”。
- 成語出處:
- 《南齊書·劉善明傳》:“魏挾主行令,實逾二紀。晉廢立持權,遂歷四世。”
-
5
監主自盜
- 成語拼音:
- jiān zhǔ zì dào
- 成語解釋:
- 竊取公務上自己看管的財物。同“監守自盜”。
- 成語出處:
- 《舊唐書 楊炎傳》:“更召他吏繩之,曰:‘監主自盜,罪絞。’”
-
6
賣主求榮
- 成語拼音:
- mài zhǔ qiú róng
- 成語解釋:
- 指出賣主人的利益以換取個人的榮華富貴
- 成語出處: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9回:“得勢則聚若蠅蚊,失勢則散若鳥獸,甚至賣主求榮者頗多。”
-
7
欺主罔上
- 成語拼音:
- qī zhǔ wǎng shàng
- 成語解釋:
- 罔:蒙騙。欺騙蒙蔽君主
- 成語出處:
- 南朝·齊·沈沖《奏劾江謐》:“謂販鬻威權,奸自不露,欺主罔上,好議可掩。”
-
8
入主出奴
- 成語拼音:
- rù zhǔ chū nú
- 成語解釋:
- 原意是崇信了一種學說,必然排斥另一種學說;把前者奉為主人,把后者當作奴仆。后比喻學術思想上的宗派主義。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原道》:“不入于老,則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
9
圣主垂衣
- 成語拼音:
- shèng zhǔ chuí yī
- 成語解釋:
- 形容天下太平,無為而治。
- 成語出處:
- 語出《易 系辭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葛亮乾坤。”
-
10
擇主而事
- 成語拼音:
- zé zhǔ ér shì
- 成語解釋:
- 事:侍奉。舊指選擇明主,為他辦事。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四回:“豈不聞‘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
11
尊主澤民
- 成語拼音:
- zūn zhǔ zé mín
- 成語解釋:
- 尊崇君主,澤惠生民。
- 成語出處:
- 宋·蘇軾《與李公擇書》之十一:“雖懷坎壈于時,遇事有可尊主澤民者,便忘軀為之,禍福得喪,付與造物。”
-
12
震主之威
- 成語拼音:
- zhèn zhǔ zhī wēi
- 成語解釋:
- 威:威勢。使君主畏忌的威勢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夫勢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竊為足下危之。”
* 第二個字是主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