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字是內的成語 (14個)
-
1
安內攘外
- 成語拼音:
- ān nèi rǎng wài
- 成語解釋:
- 原就藥的療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內部,排除外患。
- 成語出處:
- 漢 張仲景《傷寒論 太陽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內攘外之能。”
-
2
暴內陵外
- 成語拼音:
- bào nèi líng wài
- 成語解釋:
- 暴:殘害;陵:同“凌”,侵犯,凌侮。對內殘害百姓,對外欺壓弱小
- 成語出處:
- 《周禮 夏官 司馬上》:“賊賢害民,則伐之,暴內陵外,則壇之。”
-
3
徹內徹外
- 成語拼音:
- chè nèi chè wài
- 成語解釋:
- 見“徹里徹外”。
- 成語出處:
-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到了你們這一代就不同了,你們根本就沒有受過烙印,所以你們的詩,徹內徹外,都是自己作主人。”
-
4
分內之事
- 成語拼音:
- fèn nèi zhī shì
- 成語解釋:
- 分內:自己,本分。本分之內的事情。指自己應負責任的事情。
- 成語出處:
- 《圣諭廣訓·孝訓》:“皆孝子分內之事也。”
-
5
顧內之憂
- 成語拼音:
- gù nèi zhī yōu
- 成語解釋:
- 顧:照管,照顧。指對后方的憂慮、擔心
- 成語出處:
- 《宋史·李處耘傳》:“賞厚則人無顧內之憂,恩深則士有效死之志。”
-
6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 成語拼音:
- hǎi nèi cún zhī jǐ ,tiān yá ruò bǐ lín
- 成語解釋:
- 四海之內都會有知心朋友;盡管遠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鄰一樣。形容思想感情相通;再遠也親近。海內;四海之內;古時候認為中國四周都是海;把國內稱為海內;現泛指世界。天涯:天邊;比鄰:緊靠的邊鄰。
- 成語出處:
-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7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成語拼音:
- hǎi nè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ò bǐ lín
- 成語解釋:
- 四海之內有知己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感覺象鄰居一樣近。
- 成語出處:
- 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
8
海內鼎沸
- 成語拼音:
- hǎi nèi dǐng fèi
- 成語解釋:
- 鼎沸:比喻局勢不安定,如同鼎水沸騰。形容天下大亂。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 袁術傳》:“今海內鼎沸,劉氏微弱,吾家四世公輔,百姓所歸,欲應天順民,于諸何如?”
-
9
海內澹然
- 成語拼音:
- hǎi nèi dàn rán
- 成語解釋:
- 海內:四海之內;澹然:安靜的樣子。形容國家安定,生活正常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揚雄傳》:“海內澹然,永亡邊城之災,金革之患。”
-
10
海內無雙
- 成語拼音:
- hǎi nèi wú shuāng
- 成語解釋:
- 海內:四海之內,舊指中國,現亦指世界各地。四海之內獨一無二。
- 成語出處:
- 漢·東方朔《答客難一首》:“好學樂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為智能海內無雙,則可謂博聞。”
-
11
五內俱崩
- 成語拼音:
- wǔ nèi jù bēng
- 成語解釋:
- 傷心得連內臟都破碎了。形容極度哀痛。
- 成語出處:
- 清·黃宗羲《書錢美恭尋親事》:“美聞此言,五內崩裂。”
-
12
五內如焚
- 成語拼音:
- wǔ nèi rú fén
- 成語解釋:
- 焚:燒。五臟都像著了火一樣。形容極度的憂愁和悲傷。
- 成語出處: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57回:“而且年來多病,日見衰頹,每念主上,不覺五內如焚。”
-
13
眼內無珠
- 成語拼音:
- yǎn nèi wú zhū
- 成語解釋:
- 比喻不識貨或看不出好壞。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2卷:“妾櫝中有玉,恨郎眼內無珠。”
-
14
直內方外
- 成語拼音:
- zhí nèi fāng wài
- 成語解釋:
- 形容內心正直、做事方正。
- 成語出處:
- 《周易 坤》:“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 第二個字是內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