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字是勇的成語 (25個)
-
1
兵勇將猛
- 成語拼音:
- bīng yǒng jiàng měng
- 成語解釋:
- 士兵勇敢,將帥勇猛。形容戰斗力很強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06回:“訴說宋江等兵勇將猛,折了五將,全軍覆沒,特來懇告元帥,借兵報仇。”
-
2
奮勇當先
- 成語拼音:
- fèn yǒng dāng xiān
- 成語解釋:
- 精神奮發;勇敢地沖在最前面;戰斗在最前列。
- 成語出處:
- 元 關漢卿《哭存孝》第二折:“要有俺五百義兵家將,都要的奮勇當先,相持對壘。”
-
3
奮勇前進
- 成語拼音:
- fèn yǒng qián jìn
- 成語解釋:
- 奮:發揚。鼓起勇氣,一直向前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回:“左右二拒,一齊鳴鼓,鼓聲如雷,各各奮勇前進。”
-
4
奮勇向前
- 成語拼音:
- fèn yǒng xiàng qián
- 成語解釋:
- 奮發而努力鼓起勇氣朝前方挺進
- 成語出處:
-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13回:“中有一二十個膽大的,奮勇向前跑去,見眾人都不相隨,又復站住。”
-
5
奮勇直前
- 成語拼音:
- fèn yǒng zhí qián
- 成語解釋:
- 奮:振起。勇氣十足地直往前沖。形容在艱巨的任務或困難前不畏縮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5卷:“若有驅使,奮勇直前,水火不避。”
-
6
奮勇爭先
- 成語拼音:
- fèn yǒng zhēng xiān
- 成語解釋:
- 奮:振起,發揚。鼓起勇氣,沖在最前面
- 成語出處:
- 明·郭勛《英烈傳》第35回:“那德勝奮勇爭先,以一當百,殺的漢兵大敗而奔。”
-
7
敢勇當先
- 成語拼音:
- gǎn yǒng dāng xiān
- 成語解釋:
- 猶奮勇當先。比喻勇于承擔重任,領頭去干。
- 成語出處:
- 元 李壽卿《伍員吹簫》第四折:“若不是老相國雄才大略,和鏄諸敢勇當先,豈有今日。”
-
8
好勇斗狠
- 成語拼音:
- hào yǒng dòu hěn
- 成語解釋:
- 狠:暴戾,兇惡,殘忍。愛逞威風,喜歡斗歐。形容人兇強好斗。
- 成語出處:
- 《孟子·離婁下》:“好勇斗很,以危其父母,一不孝也。”
-
9
將勇兵強
- 成語拼音:
- jiàng yǒng bīng qiáng
- 成語解釋:
- 將:將領;兵:士卒。將領和士兵都英勇頑強。形容軍隊戰斗力很強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射柳捶丸》第二折:“你道我將勇兵強有誰及,爭奈待罪犯歇馬在這云州地。”
-
10
將勇兵雄
- 成語拼音:
- jiàng yǒng bīng xióng
- 成語解釋:
- 將:將領;兵:士卒;雄:強有力。將領和士兵都英勇威武。形容軍隊戰斗力很強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博望燒屯》第二折:“憑著俺人強馬壯,將勇兵雄,覷劉玄德兵微將寡,一鼓而下,這一去必然平新野樊城。”
-
11
恃勇輕敵
- 成語拼音:
- shì yǒng qīng dí
- 成語解釋:
- 恃:倚仗,仗恃。仗著自己勇敢而不把對手放在心上。
- 成語出處:
- 《新編五代史平話·晉史》:“今重榮恃勇輕敵,吐渾假手報仇,皆非國家之利,不可聽也。”
-
12
驍勇善戰
- 成語拼音:
- xiāo yǒng shàn zhàn
- 成語解釋:
- 勇猛;善于戰斗。驍勇:勇猛矯健;善:善長。
- 成語出處:
- 《南齊書 戴僧靜傳》:“其黨輔國將軍孫曇瓘驍勇善戰,每蕩一合,輒大殺傷,官軍死者百于人。”
-
13
銜勇韜力
- 成語拼音:
- xián yǒng tāo lì
- 成語解釋:
- 銜:含;韜:掩藏。把勇氣和力量掩蓋起來。比喻收斂鋒芒,待機而動
- 成語出處:
- 唐·柳宗元《獻平淮夷伯雅表》:“銜勇韜力,日思予殛。”
-
14
英勇不屈
- 成語拼音:
- yīng yǒng bù qū
- 成語解釋:
- 屈:屈服。勇敢出眾,不屈不撓
- 成語出處:
- 鄧小平《工人階級要為實現四個現代化作出優異貢獻》:“各地都有大批先進分子不怕他們的白色恐怖,同他們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
-
15
余勇可賈
- 成語拼音:
- yú yǒng kě gǔ
- 成語解釋:
- 余勇:剩下來的勇力;賈:賣。還有剩余下來的勇力可以賣給人家。原形容勇士的豪邁氣概;后也可指力未使盡。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二年》:“欲勇者賈余余勇。”杜預注:“賈,賣也。言已勇有余,欲賣之。”
-
16
英勇善戰
- 成語拼音:
- yīng yǒng shàn zhàn
- 成語解釋:
- 十分勇敢而且善于作戰
- 成語出處:
- 李曉明《平原槍聲》:“還給他們講了一個八路軍英勇善戰的故事。”
-
17
有勇無謀
- 成語拼音:
- yǒu yǒng wú móu
- 成語解釋:
- 勇:勇氣;膽量;謀:計謀;策略。只有膽量;沒有計謀。指做事或打仗只憑勇氣猛沖猛打;而沒有周密考慮。
- 成語出處:
- 唐 陸贄《論兩河及淮西利害狀》:“(王)武俊蕃種,有勇無謀。”
-
18
英勇頑強
- 成語拼音:
- yīng yǒng wán qiáng
- 成語解釋:
- 勇敢出眾,強硬不屈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論持久戰》:“則是在他們面前表示中國軍隊和中國人民不可屈服的精神和英勇頑強的戰斗力,這就是給以殲滅戰的打擊。”
-
19
有勇有謀
- 成語拼音:
- yǒu yǒng yǒu móu
- 成語解釋:
- 勇:勇氣;膽量;謀:計謀。策略。既有膽量又有計謀。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董卓傳》裴松之注引《獻帝起居注》:“呂布受恩而反圖之,斯須之間,頭懸竿端,此有勇而無謀也。”
-
20
智勇雙全
- 成語拼音:
- zhì yǒng shuāng quán
- 成語解釋:
- 智:智謀。智謀和勇敢兩方面都齊備。指既有智慧;又很勇敢。
- 成語出處:
- 元 關漢卿《侯宴》第三折:“某文通三略,武解六韜,智勇雙全,寸鐵在手,萬夫不當之勇。”
* 第二個字是勇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