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字是姓的成語 (11個)
-
1
變姓埋名
- 成語拼音:
- biàn xìng mái míng
- 成語解釋:
- 隱瞞自己的真實姓名,不讓別人知道
- 成語出處: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9回:“即將所有金銀犒賞三軍,涕泣起行,退居濮州雷夏澤中,變姓埋名,農樵為樂。”
-
2
二姓之好
- 成語拼音:
- èr xìng zhī hǎo
- 成語解釋:
- 指兩家困婚姻關系而成為親戚。
- 成語出處:
- 《禮記·昏義》:“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濟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
3
高姓大名
- 成語拼音:
- gāo xìng dà míng
- 成語解釋:
- 詢問人家姓名時的客氣用語。同“高名大姓”。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五回:“宋江、花榮慌忙下馬,扶起那兩位壯士道:‘且請問二位壯士高姓大名?’”
-
4
更姓改名
- 成語拼音:
- gēng xìng gǎi míng
- 成語解釋:
- 更:改變。指改換原來的姓名
- 成語出處: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自此更姓改名,削發披淄去了。”
-
5
改姓更名
- 成語拼音:
- gǎi xìng gēng míng
- 成語解釋:
- 改換原來的姓名。多指為了隱瞞原來的身分。同“改名換姓”。
- 成語出處:
- 明 無名氏《鬧銅臺》楔子:“則今日辭別尊兄疾去忙,改姓更名離水鄉。”
-
6
更姓改物
- 成語拼音:
- gēng xìng gǎi wù
- 成語解釋:
- 指王朝更迭,改正朔,易服色。
- 成語出處:
- 《國語 周語中》:“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創制天下,自顯庸也。”韋昭注:“更姓,易姓也。改物,改正朔、易服色也。”
-
7
改姓易代
- 成語拼音:
- gǎi xìng yì dài
- 成語解釋:
- 謂朝代改換。泛指政權更替。
- 成語出處:
- 《宋書·符瑞志上》:“歲星入太微,內有兵亂,人主以弱。三者,漢改姓易代之異也。”
-
8
顯姓揚名
- 成語拼音:
- xiǎn xìng yáng míng
- 成語解釋:
- 謂顯耀門第,傳揚名聲。
- 成語出處:
- 元·鄭光祖《梅香》第一折:“使小姐振厥家聲,又何須懸頭刺股,積雪囊螢,那里也齊家治國,顯姓揚名。”
-
9
異姓骨肉
- 成語拼音:
- yì xìng gǔ ròu
- 成語解釋:
- 骨肉:血緣關系相同的人。雖然不同姓但像骨肉兄弟一樣親近
- 成語出處:
- 《魏書》:“尚自少侍從,盡誠竭節,雖云異姓,其猶骨肉。”
-
10
隱姓埋名
- 成語拼音:
- yǐn xìng mái míng
- 成語解釋:
- 隱瞞自己的真實姓名。
- 成語出處:
- 元 王子一《誤入桃源》:“因此上不事王侯,不求聞達,隱姓埋名作莊家學耕稼。”
-
11
尊姓大名
- 成語拼音:
- zūn xìng dà míng
- 成語解釋:
- “姓名”的尊稱。
- 成語出處:
-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二回:“但不知令舅尊姓大名,目今為梁朝什么官職?”
* 第二個字是姓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