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字是路的成語 (41個)
-
1
半路出家
- 成語拼音:
- bàn lù chū jiā
- 成語解釋: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離家去當和尚、尼姑。不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學著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成語出處:
- 《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先前讀書,后來看看不濟,卻去改業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
2
篳路藍縷
- 成語拼音:
- bì lù lán lǚ
- 成語解釋:
- 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服。坐著柴車;穿著破衣服;去開辟山林。后用以形容創業的艱苦。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
3
蓽路藍縷
- 成語拼音:
- bì lù lán lǚ
- 成語解釋:
- 藍縷:破衣服。坐著柴車,穿著破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業的艱苦
- 成語出處:
- 宋·司馬光《和王介甫巫山高》:“嗟嗟若敖、蚡冒,蓽路藍縷空辛勤。”
-
4
蓽路藍蔞
- 成語拼音:
- bì lù lán lóu
- 成語解釋:
- 篳路:柴車。坐著柴車,穿著破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業的艱苦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楚世家》:“蓽路藍蔞,以處草莽。”
-
5
篳路藍褸
- 成語拼音:
- bì lù lán lǚ
- 成語解釋:
- 篳路:柴車;藍褸:破衣服。坐著柴車,穿著破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業的艱苦
- 成語出處:
- 鄭振鐸《梁任公先生傳》:“雖未必有精湛不磨的成功,然而他的篳路藍褸,以開荒荊的功績,則已不小了。”
-
6
半路修行
- 成語拼音:
- bàn lù xiū xíng
- 成語解釋:
- 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從事另一工作。
- 成語出處:
- 參見“半路出家”。
-
7
波路壯闊
- 成語拼音:
- bō lù zhuàng kuò
- 成語解釋:
- 波路:波濤。比喻規模宏偉,聲勢浩大。同“波瀾壯闊”。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旅客貧辛,波路壯闊。”
-
8
此路不通
- 成語拼音:
- cǐ lù bù tōng
- 成語解釋:
- 指這種方法或途徑行不通
- 成語出處:
- 周作人《我的復古的經驗》:“但也因此得到一個極大的利益,便是‘此路不通’的一個教訓。”
-
9
道路傳聞
- 成語拼音:
- dào lù chuán wén
- 成語解釋:
- 傳聞:非親身經歷出自他人之口的消息。指社會上互相傳告的消息
- 成語出處:
- 鄒韜奮《抗戰以來·“來賓”種種》:“道路傳聞,尚有假借取締與指導名義,摧殘合法組織,箝制正當言論,拘捕熱血青年。”
-
10
道路藉藉
- 成語拼音:
- dào lù jí jí
- 成語解釋:
- 藉藉:雜亂眾多的樣子。形容社會上紛紛互相傳告
- 成語出處: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25回:“執事胸中方略,非局外人所能窺,而道路藉藉,或謂執事者將循政府之意,而從事于武力解決。”
-
11
道路以目
- 成語拼音:
- dào lù yǐ mù
- 成語解釋:
- 人們在路上相遇;只是相互看看;心里有怒怨;可什么話也不敢說。形容反動統治暴虐;社會上沒有言論自由。
- 成語出處:
- 《國語 周語上》:“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12
道路指目
- 成語拼音:
- dào lù zhǐ mù
- 成語解釋:
- 指目:手指而目視。道路上的人用手指著,用眼看著。形容事情十分明顯
- 成語出處:
- 鄒韜奮《我們對于國事的態度和主張》:“迄今抗戰陣營中尚潛伏著若干妥協主和分子,道路指目,當非空穴來風。”
-
13
分路揚鑣
- 成語拼音:
- fēn lù yáng biāo
- 成語解釋:
- 揚鑣:指驅馬前進。分路而行。比喻目標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 成語出處:
- 北齊 魏收《魏書 拓跋志傳》:“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
14
過路財神
- 成語拼音:
- guò lù cái shén
- 成語解釋:
- 比喻暫時經手大量錢財的人。
- 成語出處:
-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九章:“光叫我當過路財神,再弄鬼搗棒槌可不成。”
-
15
季路一言
- 成語拼音:
- jì lù yī yán
- 成語解釋:
- 比喻信用極好。
- 成語出處:
- 《左傳·哀公十四年》:“千乘之國,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
-
16
開路先鋒
- 成語拼音:
- kāi lù xiān fēng
- 成語解釋:
- 原指軍隊中的先行分隊;他們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為后行的大部隊創造行軍作戰的條件。后泛指行動、事業的先行者、帶頭人。
- 成語出處: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卷:“你只把(彈弓)背在身上,一路雖然抵不得萬馬千軍,大約也算得一個開路的先鋒,保鏢的壯士。”
-
17
歧路亡羊
- 成語拼音:
- qí lù wáng yáng
- 成語解釋:
- 亡:丟失。在岔道上跑丟了羊。比喻人生道路復雜;掌握不好方向會誤入歧途;以致難以達到預期目的。
- 成語出處:
- 《列子 說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
-
18
狹路相逢
- 成語拼音:
- xiá lù xiāng féng
- 成語解釋:
-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沒有地方可讓。后多用來指仇人相見;彼此都不肯輕易放過。
- 成語出處:
- 元 無名氏《爭報恩》:“不如做個計較,放了他回去,狹路相逢,安知沒有報恩之處?”
-
19
一路順風
- 成語拼音:
- yī lù shùn fēng
- 成語解釋:
- 旅途平安(多用于祝人)。
- 成語出處:
- 清 俞萬春《蕩寇志》第122回:“更喜云陳兩處亦無動靜,一路順風無些毫打叉之事。”
-
20
異路同歸
- 成語拼音:
- yì lù tóng guī
- 成語解釋:
- 通過不同的道路,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 成語出處:
- 《文子 精誠》:“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異路而同歸。”
* 第二個字是路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