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嘆的成語 (11個)
-
1
哀聲嘆氣
- 成語拼音:
- āi shēng tàn qì
- 成語解釋:
- 指因傷感郁悶或悲痛而嘆息
- 成語出處: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38卷:“終日他沒心沒想,哀聲嘆氣。”
-
2
唉聲嘆氣
- 成語拼音:
- āi shēng tàn qì
- 成語解釋:
- 唉聲:嘆氣聲;因傷感憂悶、苦痛而發出嘆息的聲音。也寫作“哀聲嘆氣”、“噯聲嘆氣”。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33回:“我看你臉上一團私欲愁悶氣色,這會兒子又唉聲嘆氣,你那些還不足?還不自在?”
-
3
噯聲嘆氣
- 成語拼音:
- ài shēng tàn qì
- 成語解釋:
- 因傷感、煩悶或痛苦而發出嘆息的聲音。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0回:“薛蟠急得說又不好,勸又不好,打又不好,央告又不好,只是出入噯聲嘆氣。”
-
4
扼腕嘆息
- 成語拼音:
- è wàn tàn xī
- 成語解釋:
- 扼:握住;抓住。握著手腕發出嘆息的聲音。形容十分激動地發出長嘆的情態。
- 成語出處:
- 晉 王隱《晉書 劉錕傳》:“臣所以泣血宵呤扼腕長嘆者也。”
-
5
風木嘆
- 成語拼音:
- fēng mù tàn
- 成語解釋:
- 風木:同“風樹”,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養。指喪父母的悲傷
- 成語出處:
- 宋·陸游《焚黃》:“早歲已形風木嘆,余生永廢《蓼莪》詩。”
-
6
咳聲嘆氣
- 成語拼音:
- hāi shēng tàn qì
- 成語解釋:
- 因憂傷、煩悶或痛苦而發出嘆息的聲音
- 成語出處:
- 《負曝閑談》第六回:“江裴度無法,只得咳聲嘆氣的出得行門,偏偏包車夫又不知去向,把他恨得跺腳。”
-
7
擊節嘆賞
- 成語拼音:
- jī jié tàn shǎng
- 成語解釋:
- 節:節拍;擊節:打拍子;嘆賞:贊嘆賞識。指打著拍子欣賞詩文或藝術作品。形容對人的行為、言論、詩文、技藝等十分贊賞。
- 成語出處:
- 宋 王楙《野客叢書 阿房宮賦》:“擊節嘆賞,以謂善形容廣大如此。”
-
8
喟然嘆息
- 成語拼音:
- kuì rán tàn xī
- 成語解釋:
- 喟然:嘆氣的樣子。形容因深有感慨而嘆息
- 成語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崔琰傳》:“太祖貴其公亮,喟然嘆息,遷中尉。”
-
9
愾然嘆息
- 成語拼音:
- kài rán tàn xī
- 成語解釋:
- 愾:嘆息,感慨。感慨嘆息
- 成語出處:
- 晉·陸機《吊魏武帝文》:“見魏武帝遺令,愾然嘆息,傷懷者久之。”
-
10
欷歔嘆息
- 成語拼音:
- xī xū tàn xī
- 成語解釋:
- 欷歔:抽咽聲。指低聲嘆氣
- 成語出處: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65回:“說時不住的欷歔嘆息。”
-
11
搖頭嘆息
- 成語拼音:
- yáo tóu tàn xī
- 成語解釋:
- 形容感慨或難過的表情
- 成語出處: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24章:“他們睜著眼睛不看責任制帶來的好處,只管繼續搖頭嘆息:‘社會主義已經不成體統了’。”
* 第三個字是嘆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