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唇的成語 (15個)
-
1
鼻塌唇青
- 成語拼音:
- bí tǎ chún qīng
- 成語解釋:
- 形容臉部傷勢嚴重。
- 成語出處:
- 李涵秋《廣陵潮》第六五回:“想罷再看看嚴大成,已打得鼻塌唇青,簡直不成模樣。”
-
2
齒白唇紅
- 成語拼音:
- chǐ bái chún hóng
- 成語解釋:
- 牙齒白,嘴唇紅。形容面容美。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0回:“那廝喚做小張三,生得眉清目秀,齒白唇紅。”
-
3
輔車唇齒
- 成語拼音:
- fǔ chē chún chǐ
- 成語解釋:
- 輔:嘴旁頰骨。車:牙床,即牙床骨。頰骨和牙床骨,嘴唇和牙齒。指相互依存的雙方。
- 成語出處:
- 晉·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外失輔車唇齒之援,內有毛羽零落之漸。”
-
4
管禿唇焦
- 成語拼音:
- guǎn tū chún jiāo
- 成語解釋:
- 管:筆管,指筆;焦:干燥。筆寫禿,嘴唇說干。比喻辦事交涉很費力
- 成語出處:
- 清·薛福成《通籌南洋各島添設領事官保護華民疏》:“外部以咨商藩部為辭,藩部以官民不便為說,雖管禿唇焦,而終無如彼何。”
-
5
共為唇齒
- 成語拼音:
- gòng wéi chún chǐ
- 成語解釋:
- 比喻互相輔助。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鄧芝傳》:“蜀有重險之固,吳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長,共為唇齒,進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
6
共相唇齒
- 成語拼音:
- gòng xiāng chún chǐ
- 成語解釋:
- 唇齒:比喻關系密切,互相依存。比喻互相依存,有共同的利害關系
- 成語出處:
- 《魏書·百濟傳》:“或南通劉氏,或北約蠕蠕,共相唇齒,謀陵王略。”
-
7
喉焦唇干
- 成語拼音:
- hóu jiāo chún gān
- 成語解釋:
- 喉嚨和嘴唇都非常干。形容極力勸說
- 成語出處:
- 漢·焦延壽《易林》第13卷:“龍馬上山,焦無水泉,喉焦唇干,渴不能言。”
-
8
口燥唇干
- 成語拼音:
- kǒu zào chún gān
- 成語解釋:
- 口腔和嘴唇都干了。形容話說得很多或費盡口舌。
- 成語出處: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相和歌辭十一 善哉行》:“來日大難,口燥唇干。今日相樂,皆當喜歡。”
-
9
舌敝唇焦
- 成語拼音:
- shé bì chún jiāo
- 成語解釋:
- 敝:破;焦:干。舌頭破爛;嘴唇干焦。形容說話很多;費盡口舌。
- 成語出處:
- 漢 趙曄《吳越春秋 夫差內傳》:“焦唇干舌,苦身勞力,上事群臣,下養百姓。”
-
10
舌敝唇枯
- 成語拼音:
- shé bì chún kū
- 成語解釋:
- 敝:破;枯:枯干。舌頭破爛,嘴唇干焦。形容費盡了唇舌
- 成語出處:
- 孫中山《發刊詞》:“近時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強中國以比歐美。”
-
11
舌干唇焦
- 成語拼音:
- shé gān chún jiāo
- 成語解釋:
- 成語出處:
-
12
舌劍唇槍
- 成語拼音:
- shé jiàn chún qiāng
- 成語解釋:
- 舌如劍,唇象槍。形容爭辯激烈,言詞鋒利,針鋒相對,各不相讓。
- 成語出處:
- 元 劉唐卿《降桑椹》第一折:“平日之間,別無甚么買賣,全憑著舌劍唇槍,說嘴兒哄人的錢使。”
-
13
徒費唇舌
- 成語拼音:
- tú fèi chún shé
- 成語解釋:
- 徒:白白地。指白講了一大套話,結果仍然無濟于事。
- 成語出處: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八回:“九公何苦徒費唇舌,你這鄉談暫且留著,等小弟日后學會再說罷。”
-
14
徒廢唇舌
- 成語拼音:
- tú fèi chún shé
- 成語解釋:
- 徒:徒然,白白地。白白耗費口舌,解決不了問題
- 成語出處:
- 葉圣陶《潘先生在難中》:“妙用豈是人人能夠了解的,向他們辯白,也不過徒廢唇舌,不如省些精神罷。”
-
15
枉費唇舌
- 成語拼音:
- wǎng fèi chún shé
- 成語解釋:
- 白費言辭,不起作用。
- 成語出處:
-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九回:“這官去后,伯伯仍前舊性不改,卻不枉費唇舌?”
* 第三個字是唇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