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撲的成語 (11個)
-
1
燈蛾撲火
- 成語拼音:
- dé é pū huǒ
- 成語解釋:
- 比喻自己找死。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7回:“這賊配軍卻不是作死,倒來戲弄老娘!正是燈蛾撲火,惹焰燒身。”
-
2
餓虎撲食
- 成語拼音:
- è hǔ pū shí
- 成語解釋:
- 饑餓的老虎撲向食物;比喻迅速地猛烈地向前沖去。
- 成語出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雙手使降妖杖丟一個丹鳳朝陽餓虎撲食。”
-
3
餓虎撲羊
- 成語拼音:
- è hǔ pū yáng
- 成語解釋:
- 象饑餓的老虎撲向食物一樣。比喻動作猛烈而迅速。
- 成語出處:
-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五戒禪師么紅蓮記》:“一個初侵女色,由(猶)如餓虎吞羊。”
-
4
飛蛾撲火
- 成語拼音:
- fēi é pū huǒ
- 成語解釋:
- 蛾:像蝴蝶似的昆蟲。飛蛾撲到火上。比喻自尋死路;自取滅亡。
- 成語出處:
- 《梁書 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
5
撅天撲地
- 成語拼音:
- juē tiān pū dì
- 成語解釋:
- 形容盡量搜括。
- 成語出處:
- 元 武漢臣《玉壺春》第四折:“見倈子撅天撲地,不弱如打家劫舍殺人賊。”
-
6
猛虎撲食
- 成語拼音:
- měng hǔ pū shí
- 成語解釋:
- 老虎撲向食物。比喻動作猛烈而迅速
- 成語出處:
- 老舍《趙子曰》:“趙子曰放下酒杯,猛虎撲食似的撲出去。”
-
7
迷離撲朔
- 成語拼音:
- mí lí pū shuò
- 成語解釋:
- 迷離:眼睛半閉半睜的樣子;撲朔:腳亂蹬亂動。原指分辨不清雌雄、男女。
- 成語出處: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橫吹曲辭五 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8
撲心撲肝
- 成語拼音:
- pū xīn pū gān
- 成語解釋:
- 盡心竭力
- 成語出處:
-
9
望風撲影
- 成語拼音:
- wàng fēng pū yǐng
- 成語解釋:
- 比喻做事沒有把握,沒有目標。也比喻毫無根據地盲目尋求。
- 成語出處: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51回:“蔣平道:‘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不是望風撲影么?’”
-
10
掀天撲地
- 成語拼音:
- xiān tiān pū dì
- 成語解釋:
- 掀起天,撲打地。比喻專權跋扈,氣焰囂張
- 成語出處:
- 宋·陳亮《與章德茂侍郎》:“老秦掀天撲地,只享十六年之安。”
-
11
異香撲鼻
- 成語拼音:
- yì xiāng pū bí
- 成語解釋:
- 不同尋常的香味撲鼻而來。
- 成語出處: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4回:“土行孫看見妃子臉似桃花,異香撲鼻,不覺動力欲心。”
* 第三個字是撲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