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拉的成語 (15個)
-
1
半半拉拉
- 成語拼音:
- bàn bàn lā lā
- 成語解釋:
- 不完整;未全部完成的。
- 成語出處:
- 朱自清《論說話的多少》:“最麻煩的是人多的時候,說得半半拉拉的,大家或者交頭接耳說他們自己的私話,或者打盹兒,或者東看看西看看,輕輕敲著指頭想別的,或者勉強打起精神對付著你。”
-
2
吃喝拉撒
- 成語拼音:
- chī hē lā sā
- 成語解釋:
- 吃飯、喝水、拉屎、撒尿。指一個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 成語出處: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六回:“我看著王爺三天吃喝拉撒睡,可有取貴之處。”
-
3
摧枯拉腐
- 成語拼音:
- cuī kū lā fǔ
- 成語解釋:
- 見“摧枯折腐”。
- 成語出處:
- 《三合會討滿清檄文》:“摧枯拉腐,破釜沉舟。”
-
4
摧枯拉朽
- 成語拼音:
- cuī kū lā xiǔ
- 成語解釋:
- 摧:破壞;枯:枯草;拉:折斷;朽:朽爛的木頭。比喻腐朽勢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毀。原作“摧枯折腐”。
- 成語出處:
- 《晉書 甘卓傳》:“將軍之舉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顧慮乎?”
-
5
扯篷拉纖
- 成語拼音:
- chě péng lā qiàn
- 成語解釋:
- 指用不正當的手段為人撮合或說情而從中取利的行為。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5回:“鳳姐又道:‘我比不得他們扯篷拉纖的圖銀子。’”
-
6
摧朽拉枯
- 成語拼音:
- cuī xiǔ lā kū
- 成語解釋:
- 見“摧枯拉朽”。
- 成語出處:
- 清·昭槤《嘯亭雜錄·江陰口談之誣》:“國初豫通王下江南時,所至摧朽拉枯,無不立下。”
-
7
丟三拉四
- 成語拼音:
- diū sān lā sì
- 成語解釋:
- 見“丟三落四”。
- 成語出處:
- 劉白羽《一個溫暖的雪夜》:“老是這樣死活不顧,老是這樣丟三拉四,這毛病什么時候能改改!”
-
8
胡子拉碴
- 成語拼音:
- hú zǐ lā chā
- 成語解釋:
- 形容滿臉胡子零亂不齊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老舍《駱駝祥子》:“說得非常的溫柔親切,絕不像是由那個胡子拉碴的口中說出來的。”
-
9
九牛拉不轉
- 成語拼音:
- jiǔ niú lā bù zhuàn
- 成語解釋:
- 形容態度十分堅決。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回:“旁人只說是慢慢的勸著就勸轉來了,那知他早打了個九牛拉不轉的主意,一言抄百總,任是誰說,算是去定了。”
-
10
老牛拉破車
- 成語拼音:
- lǎo niú lā pò chē
- 成語解釋:
- 形容人做事就像老牛拉破車,慢慢吞吞,不講究效率
- 成語出處:
- 吳強《紅日》第六章:“那么,什么時候解決戰斗?還是老牛拉破車,慢慢吞吞的嗎?”
-
11
跑肚拉稀
- 成語拼音:
- pǎo dù lā xī
- 成語解釋:
- 瀉肚,拉肚子
- 成語出處:
-
12
軟不拉耷
- 成語拼音:
- ruǎn bù lā dā
- 成語解釋:
- 耷:松弛地下垂。指軟弱無力,松弛下垂
- 成語出處:
- 熊召政《張居正》第三卷第七回:“她伸手去吳和胯下抓住軟不拉塌的‘小雞雞’,狠命一拽。”
-
13
推三拉四
- 成語拼音:
- tuī sān lā sì
- 成語解釋:
- 推:推諉。找各種借口推托、阻撓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2回:“好生給姨太太捶腿。要茶要水,別推三拉四的。”
-
14
拖拖拉拉
- 成語拼音:
- tuō tuō lā lā
- 成語解釋:
- 寬松搖曳的樣子。借指以拖延為特征的行動、習慣或性格
- 成語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9回:“此時初秋天氣,身上穿一件大袖子三尺八寸長的淺藍竹布衫,拖拖拉拉,底下已遮過膝蓋。”
-
15
稀稀拉拉
- 成語拼音:
- xī xī lā lā
- 成語解釋:
- 稀少疏落,形容對自己要求不嚴,隨隨便便
- 成語出處:
- 丁玲《三日雜記》:“只看見好幾個地方都是稀稀拉拉擠來擠去的羊群,而留在欄里的羊羔聽到了外面老羊的叫喚。”
* 第三個字是拉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