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擿的成語 (7個)
-
1
發奸擿伏
- 成語拼音:
- fā jiān tì fú
- 成語解釋:
- 發、擿:揭發;奸:奸臣,壞人;伏:指隱瞞壞事。揭發隱秘的壞人壞事。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趙廣漢傳》:“其發奸擿伏如神。”
-
2
發隱擿伏
- 成語拼音:
- fā yǐn tī fú
- 成語解釋:
- 揭露隱蔽的壞人壞事。
- 成語出處:
- 宋 秦觀《越州請立程給事祠堂狀》:“[程給事]發隱擿伏,敏捷如神。”
-
3
抉瑕擿釁
- 成語拼音:
- jué xiá tī xìn
- 成語解釋:
- 抉:挑出;瑕:玉上的斑點,比喻缺點、毛病;擿:揭發;釁:嫌隙,破綻。形容尋求缺點和破綻,故意挑剔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陳元傳》:“遺脫纖微,指為大尤;抉瑕擿釁,掩其弘美;所謂‘小辯破言,小言破道’者也。”
-
4
理冤擿伏
- 成語拼音:
- lǐ yuān tī fú
- 成語解釋:
- 理:治理;擿伏:揭發隱秘的壞事。伸雪冤屈,揭發隱秘的壞事
- 成語出處:
- 明·徐渭《女狀元》第四出:“這三起事都問得絕妙,理冤擿伏么可也如神。”
-
5
冥行擿埴
- 成語拼音:
- míng xíng zhì zhí
- 成語解釋:
- 冥:昏暗;冥行:夜間行路;擿:點;埴:地。夜間摸黑走路,如同盲人拿著手杖點地而行。比喻研求學問,不識門徑,暗中探索。
- 成語出處:
- 漢 揚雄《法言 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
-
6
擒奸擿伏
- 成語拼音:
- qín jiān fā fú
- 成語解釋:
- 捕捉奸人,揭發隱惡。
- 成語出處:
- 《紀聞·蘇無名》:“無名歷官所在,擒奸擿伏有名。每偷,至無名前,無得過者。”
-
7
搜章擿句
- 成語拼音:
- sōu zhāng wàn jù
- 成語解釋:
- 謂搜求摘取片斷的文句。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段秀實傳》:“舉明經,其友易之,秀實曰:‘搜章擿句,不足以立功。’乃棄去。”
* 第三個字是擿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