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草的成語 (25個)
-
1
八公草木
- 成語拼音:
- bā gōng cǎo mù
- 成語解釋:
- 將八公山的草木視為敵人。形容心情極為緊張和恐懼
- 成語出處:
- 《晉書·苻堅載記下》:“(苻)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
2
風吹草動
- 成語拼音:
- fēng chuī cǎo dòng
- 成語解釋:
- 微風一吹;草就晃動。比喻輕微的動蕩或變故。
- 成語出處:
- 《敦煌變文集 伍子胥變文》:“偷蹤竊道,飲氣吞聲。風吹草動,即便藏形。”
-
3
風馳草靡
- 成語拼音:
- fēng chí cǎo mǐ
- 成語解釋:
- 比喻強大的勢力能制服一切。同“風行草靡”。
- 成語出處:
- 唐 溫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二:“敦煌公至盩厔,所過諸縣及諸賊界,莫不風馳草靡,裹糧卷甲,唯命是從。”
-
4
浮沉草野
- 成語拼音:
- fú chén cǎo yě
- 成語解釋:
- 成語出處:
-
5
風行草從
- 成語拼音:
- fēng xíng cǎo cóng
- 成語解釋:
- 見“風行草偃”。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郎顗傳》:“故《周南》之德,《關雎》政本。本立道生,風行草從,澄其源者流清,溷其本者末濁。”
-
6
風行草靡
- 成語拼音:
- fēng xíng cǎo mí
- 成語解釋:
- 比喻強大的勢力能制服一切。
- 成語出處:
- 《南齊書·高帝紀上》:“麾旆所臨,風行草靡,神算所指,龍舉云屬。”
-
7
風行草偃
- 成語拼音:
- fēng xíng cǎo yǎn
- 成語解釋:
- 行:過;吹過;偃:臥倒;倒伏。風吹過來;草就倒伏。比喻上面的意圖傳下來;下級一律絕對服從。也比喻人們順從身邊的形勢而采取自己的行動。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
8
風向草偃
- 成語拼音:
- fēng xiàng cǎo yǎn
- 成語解釋:
- 偃:臥倒,倒伏。風一吹草就倒下。比喻庶民被德教感化而順從君主。也比喻有聲望的人言行影響世態俗情
- 成語出處:
- 晉·葛洪《抱樸子·審舉》:“引用駑庸,以為黨援,而望風向草偃,庶事之康,何異懸瓦礫而責夜光,弦不調而索清音哉!”
-
9
風燭草露
- 成語拼音:
- fēng zhú cǎo lù
- 成語解釋:
- 風中之燭易滅,草上之露易干。比喻人已衰老,臨近死亡。明·楊慎《洞天玄記》四折:“人生一世,猶如石火電光,壽算百年,恍若風燭草露。”
- 成語出處:
- 明·楊慎《洞天玄記》四折:“人生一世,猶如石火電光,壽算百年,恍若風燭草露。”
-
10
黃冠草服
- 成語拼音:
- huáng guàn cǎo fú
- 成語解釋:
- 粗劣的衣著。借指平民百姓。有時指草野高逸。
- 成語出處:
- 明·唐順之《與洪方洲郎中書》:“而所謂磊落超脫者,往往出于黃冠草服之間。”
-
11
黃冠草履
- 成語拼音:
- huáng guàn cǎo lǚ
- 成語解釋:
- 見“黃冠草服”。
- 成語出處:
- 曹亞伯《武昌起義·宣布滿清罪狀檄》:“黃冠草履之民,誰無尊親之血氣;四海九州之內,何非故國之山河。”
-
12
灰頭草面
- 成語拼音:
- huī tóu cǎo miàn
- 成語解釋:
- 佛教語,指菩薩為度化眾生而隨機應現各種混同凡俗的化身。也指面容污穢或討了沒趣懊喪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元·楊景賢《西游記》第一本第一出:“娘子,灰頭草面不打扮,倘或江上遇著相知朋友,怎生廝見。”
-
13
糧多草廣
- 成語拼音:
- liáng duō cǎo guǎng
- 成語解釋:
- 比喻戰備物資充足
- 成語出處:
- 明 無名氏《桃園結義》第一折:“俺這蒲州,地方寬闊,糧多草廣,軍民好漢,我何不起兵播亂。”
-
14
潦潦草草
- 成語拼音:
- liáo liáo cǎo cǎo
- 成語解釋:
- 字不工整或態度不認真
- 成語出處:
-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14回:“我昨日寫的潦潦草草,這字龍蛇有體,大是怪事。”
-
15
閭巷草野
- 成語拼音:
- lǘ xiàng cǎo yě
- 成語解釋:
- 閭巷:街巷;草野:鄉野。比喻民間鄉野地方
- 成語出處:
- 唐·王勃《上皇帝萬言書》:“臣又求之于閭巷草野之間,而亦未見其多焉。”
-
16
茅屋草舍
- 成語拼音:
- máo wū cǎo shě
- 成語解釋:
- 用茅草修建的房子。形容住宿條件簡陋
- 成語出處: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24回:“茅屋草舍,掌柜的不要見笑。”
-
17
墻頭草
- 成語拼音:
- qiáng tóu cǎo
- 成語解釋:
- 比喻無主見的人、順風倒的人
- 成語出處: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23章:“一個人為國家要寧折不彎,別做墻頭草。”
-
18
人非草木
- 成語拼音:
- rén fēi cǎo mù
- 成語解釋:
- 見“人非木石”。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七回:“眾人道:‘上復觀察,小人們人非草木,豈不省的?’”
-
19
三顧草廬
- 成語拼音:
- sān gù cǎo lú
- 成語解釋:
- 見“草廬三顧”。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7回回目:“劉玄德三顧草廬。”
-
20
鶯飛草長
- 成語拼音:
- yīng fēi cǎo cháng
- 成語解釋:
-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后以“鶯飛草長”形容明媚的春景。
- 成語出處:
-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 第三個字是草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