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讓的成語 (11個)
-
1
拱手讓人
- 成語拼音:
- gǒng shǒu ràng rén
- 成語解釋:
- 拱手:雙手合抱在胸前,以示敬意。恭順地讓給別人。形容怯弱可欺或甘心為奴仆、附庸。
- 成語出處: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41回:“明知眾寡不敵,守不住這個青島,但若拱手讓人,殊不甘心。”
-
2
耕者讓畔,行者讓路
- 成語拼音:
- gēng zhě ràng pàn,xíng zhě ràng lù
- 成語解釋:
- 畔:田界。耕田的人把田界所占的地面讓給對方,走路的人讓開路給對方行走。形容禮讓已成為社會風氣
- 成語出處:
- 《孔子家語·好生》:“入其境,則耕者讓畔,行者讓路。”
-
3
耕者讓畔,訟者讓田
- 成語拼音:
- gēng zhě ràng pàn,sòng zhě ràng tián
- 成語解釋:
- 畔:田界。耕田的人把田界所占的地面讓給對方,有糾紛的給對方讓田。形容禮讓已成為社會風氣
- 成語出處:
- 清·汪琬《新修至德廟碑》:“古者政化之成也,則公卿讓于朝,士庶人讓于都,于鄙,耕者讓畔,訟者讓田。”
-
4
急病讓夷
- 成語拼音:
- jí bìng ràng yí
- 成語解釋:
- 猶今言將困難留給自己,將方便讓給別人。
- 成語出處:
- 語出《國語 魯語上》:“賢者急病而讓夷。”
-
5
廉泉讓水
- 成語拼音:
- lián quán ràng shuǐ
- 成語解釋:
- 原比喻為官廉潔,后也比喻風土習俗淳美。
- 成語出處:
- 《南史·胡諧之傳》:“帝言次及廣州貪泉,因問柏年:‘卿州復有此水不?’答曰:‘梁州唯有文川、武鄉、廉泉、讓水。’”
-
6
讓三讓再
- 成語拼音:
- ràng sān ràng zài
- 成語解釋:
- 見“讓再讓三”。
- 成語出處:
- 康有為《大同書》辛部第四章:“且各曹長被舉之人,亦必須讓三讓再以副舉賢若夔龍之美事,及再三為大眾所推乃得受之,以弘讓德而鎮囂爭焉。”
-
7
讓再讓三
- 成語拼音:
- ràng zài ràng sān
- 成語解釋:
- 謂幾次三番地推讓。
- 成語出處:
- 明·史可法《復多爾袞書》:“群臣勸進,今上悲不自勝,讓再讓三,僅允監國。”
-
8
推梨讓棗
- 成語拼音:
- tuī lí ràng zǎo
- 成語解釋:
- 漢末孔融兄弟七人,融居第六,四歲時,與諸兄共食梨,融取小者,大人問其故,答道:“我小兒,法當取小者。”見《后漢書·孔融傳》李賢注。又南朝梁王泰幼時,祖母集諸孫侄,散棗栗于床,群兒皆競取,泰獨不取。問之,答道:“不取,自當得賜。”見《梁書·王泰傳》。后因以
- 成語出處:
- 漢末孔融兄弟七人,融居第六,四歲時,與諸兄共食梨,融取小者,大人問其故,答道:“我小兒,法當取小者。”見《后漢書·孔融傳》李賢注。又南朝梁王泰幼時,祖母集諸孫侄,散棗栗于床,群兒皆競取,泰獨不取。問之,答道:“不取,自當得賜。”見
-
9
推賢讓能
- 成語拼音:
- tuī xián ràng néng
- 成語解釋:
- 推:舉薦;讓:謙讓。舉薦賢人,讓位于能者。
- 成語出處:
- 《尚書·周官》:“推賢讓能,庶官乃和。”
-
10
行者讓路
- 成語拼音:
- xíng zhě ràng lù
- 成語解釋:
- 行走的人相互讓路。謂大家都謙遜有禮。
- 成語出處:
- 《孔子家語·好生》:“入其境,則耕者讓畔,行者讓路。”
-
11
終身讓路,不枉百步
- 成語拼音:
- zhōng shēn ràng lù,bù wǎng bǎi bù
- 成語解釋:
- 枉:白白地,冤枉。一輩子給人讓路,也不會多走一百步冤枉路。比喻對人謙讓不會有什么損失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朱敬則傳》:“敬則兄仁軌……嘗誨子弟曰:‘終身讓路,不枉百步;終身讓畔,不失一段。’”
* 第三個字是讓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