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唐教坊曲名。此詞有單調、雙調。單調者始自溫庭筠詞,因詞有“恨春宵”句,名《春宵曲》。張泌詞本此添字,因詞有“高卷水晶簾額”句,名《水晶簾》,又有“驚破碧窗殘夢”句,名《碧窗夢》。鄭子聃有《我愛沂陽好》詞十首,更名《十愛詞》。雙調者有平韻、仄韻兩體。平韻者始自毛熙震詞,周邦彥、楊無咎、僧揮五十四字體,無名氏五十三字體,俱本此添字。仄韻者始自《樂府雅詞》,惟石孝友詞最為諧婉。周邦彥詞名《南柯子》,程垓詞名《望秦川》,田不伐詞有“簾風不動蝶交飛”句,名《風蝶令》。
又名《南柯子》、《風蝶令》。唐教坊曲,《金奩集》入“仙呂宮”,二十六字,三平韻,例用對句起。宋人多用同一格式重填一片,謂之“雙調”。
南歌子詞牌名古詩詞(244首)
22
《南歌子》 宋·黃庭堅
詩有淵明語,歌無子夜聲。
論文思見老彌明。
坐想羅浮山下、羽衣輕。
何處黔中郡,遙知隔晚晴。
雨余風急斷虹橫。
應夢池塘春草、若為情。
24
《南歌子(再用前韻)》 宋·蘇軾
帶酒沖山雨,和衣睡晚睛。
不知鐘鼓報天明。
夢里栩然蝴蝶、一身輕。
老去才都盡,歸來計未成。
求田問舍笑豪英。
自愛湖邊沙路、免泥行。
25
《南歌子(暮春)》 宋·蘇軾
紫陌尋春去,紅塵拂面來。
無人不道看花回。
惟見石榴新蕊、一枝開。
冰簟堆云髻,金尊滟玉醅。
綠陰青子相催。
留取紅巾千點、照池臺。
26
《南歌子(感舊)》 宋·蘇軾
寸恨誰云短,綿綿豈易裁。
半年眉綠未曾開。
明月好風閑處、是人猜。
春雨消殘凍,溫風到冷灰。
尊前一曲為誰哉。
留取曲終一拍、待君來。
27
《南歌子》 宋·辛棄疾
萬萬千千恨,前前后后山。
傍人道我轎兒寬。
不道被他遮得、望伊難。
今夜江頭樹,船兒系那邊。
知他熱后甚時眠。
萬萬不成眠后、有誰扇。
29
《南歌子(湖州作)》 宋·蘇軾
山雨瀟瀟過,溪橋瀏瀏清。
小園幽榭枕蘋汀。
門外月華如水、彩舟橫。
苕岸霜花盡,江湖雪陣平。
兩山遙指海門青。
回首水云何處、覓孤城。
30
《南歌子(同前)》 宋·蘇軾
琥珀裝腰佩,龍香入領巾。
只應飛燕是前身。
共看剝蔥纖手、舞凝神。
柳絮風前轉,梅花雪里春。
鴛鴦翡翠兩爭新。
但得周郎一顧、勝珠珍。
31
《南歌子》 宋·晁端禮
月到中秋夜,還勝別夜圓。
高河瑟瑟轉金盤。
三十六宮深處、卷簾看。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尋常豈是不嬋娟。
吟賞莫辭終夕、動經年。
33
《南歌子》 宋·程垓
雨燕翻新幕,風鵑繞舊枝。
畫堂春盡日遲遲。
又是一番平綠、漲西池。
病起尊難盡,腰寬帶易垂。
不堪村落子規啼。
問道行人一去、幾時歸。
七夕節
37
《南歌子》 宋·蘇軾
大通慍形于色。
東坡作長短句,令妓歌之
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
借君拍板與門槌。
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
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眨眉。
卻愁彌勒下生遲。
不見老婆三五、少年時。
40
《南歌子》 宋·蘇軾
見說東園好,能消北客愁。
雖非吾土且登樓。
行盡江南南岸、此淹留。
短日明楓纈,清霜暗菊球。
流年回首付東流。
憑仗挽回潘鬢、莫教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