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唐教坊曲名。此詞有單調、雙調。單調者始自溫庭筠詞,因詞有“恨春宵”句,名《春宵曲》。張泌詞本此添字,因詞有“高卷水晶簾額”句,名《水晶簾》,又有“驚破碧窗殘夢”句,名《碧窗夢》。鄭子聃有《我愛沂陽好》詞十首,更名《十愛詞》。雙調者有平韻、仄韻兩體。平韻者始自毛熙震詞,周邦彥、楊無咎、僧揮五十四字體,無名氏五十三字體,俱本此添字。仄韻者始自《樂府雅詞》,惟石孝友詞最為諧婉。周邦彥詞名《南柯子》,程垓詞名《望秦川》,田不伐詞有“簾風不動蝶交飛”句,名《風蝶令》。
又名《南柯子》、《風蝶令》。唐教坊曲,《金奩集》入“仙呂宮”,二十六字,三平韻,例用對句起。宋人多用同一格式重填一片,謂之“雙調”。
南歌子詞牌名古詩詞(244首)
61
《南歌子》 宋·史達祖
采綠隨雙槳,看山藉一筇。
關南桃樹幾番紅。
昨夜詩情頻在、雨聲中。
花徑無云隔,苔垣只夢通。
舊歡一餉可過從。
試覓鴛鴦新杏、簡春風。
62
《南歌子詞三首》 唐·裴諴
不是廚中丳,爭知炙里心。
井邊銀釧落,展轉恨還深。
不信長相憶,抬頭問取天。
風吹荷葉動,無夜不搖蓮。
簳蠟為紅燭,情知不自由。
細絲斜結網,爭奈眼相鉤。
65
《南歌子》 唐·孫光憲
艷冶青樓女,風流似楚真。
驪珠美玉未為珍,窈窕一枝芳柳,入腰身¤
舞袖頻回雪,歌聲幾動塵。
66
《南歌子》 唐·張泌
柳色遮樓暗,桐花落砌香。
畫堂開處遠風涼,高卷水精簾額,襯斜陽。
岸柳拖煙綠,庭花照日紅。
67
《南歌子(林鐘商)》 宋·張先
醉后和衣倒,愁來殢酒醺。
困人天氣近清明。
盡日厭厭□臉、淺含顰。
睡覺□□恨,依然月映門。
楚天何處覓行云。
唯有暗燈殘漏、伴消魂。
68
《南歌子(林鐘商)》 宋·張先
殘照催行棹,乘春拂去衣。
海棠花下醉芳菲。
無計少留君住、淚雙垂。
煙染春江暮,云藏閣道危。
行行聽取杜鵑啼。
是妾此時離恨、盡呼伊。
69
《南歌子(有感)》 宋·蘇軾
笑怕薔薇罥,行憂寶瑟僵。
美人依約在西廂,只恐暗中迷路,認余香。
午夜風翻幔,三更月到床。
簟紋如水玉肌涼。
何物與儂歸去、有殘妝。
71
《南歌子》 宋·蘇軾
云鬢裁新綠,霞衣曳曉紅。
待歌凝立翠筵中。
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
趁拍鸞飛鏡,回身燕漾空。
莫翻紅袖過簾櫳。
怕被楊花句引、嫁東風。
74
《醉厭厭(南歌子)》 宋·賀鑄
紫陌青絲鞚,紅塵白纻衫。
誰憐繡戶閉香奩。
分付一春心事、兩眉尖。
怯冷重熏被,羞明半卷簾。
歡歸斜□□□□。
□□□□□□、醉厭厭。
75
《宴齊云(南歌子)》 宋·賀鑄
境跨三千里,樓侵尺五天。
碧鴛鴦瓦晝生煙。
未信西山臺觀、壓當年。
野色分禾黍,秋聲入管弦。
閑揮談塵襞吟箋。
三十萬家風月、共流連。
76
《南歌子(二之一)》 宋·賀鑄
繡幕深朱戶,熏爐小象床。
扶肩醉被冒明珰。
繡履可憐分破、兩鴛鴦。
夢枕初回雨、啼鈿半□妝。
一鉤月渡橫塘。
誰認凌波微步、襪塵香。
77
《南歌子(譙園作)》 宋·晁補之
霜細猶欺柳,風柔已弄梅。
東園捶鼓賞新醅。
喚取舞周歌沈、探春回。
妙舞堪千盞,長歌可百杯。
笑人將恨上春臺。
勸我十分一舉、兩眉開。
79
《南歌子》 宋·謝逸
雨洗溪光凈,風掀柳帶斜。
畫樓朱戶玉人家。
簾外一眉新月、浸梨花。
金鴨香凝袖,銅荷燭映紗。
鳳盤宮錦小屏遮。
夜靜寒生春筍、理琵琶。
80
《南歌子》 宋·米友仁
遇酒詞先舉,逢山眼暫明。
一川風雨縱留人。
不道此郎歸興、欲兼程。
客久情深□,尋歡恨不能。
繩床頓睡夢縱橫。
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