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黃山的詞語
形容黃山的詞語:壯觀、秀美、神奇、雄渾、奇特、險峻、清新、靈動、宏偉、迷人、浪漫、恢弘、絕美、瑰麗、神秘、蒼茫、風光、悠久、古樸、神圣。
形容黃山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黃山 | 黃山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國家5A級旅游景區)黃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中華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 黃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有72峰,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與光明頂、天都峰并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黃山是安徽旅游的標志,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唯一的山岳風光。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巖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后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黃山代表景觀有“四絕三瀑”,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龍瀑。黃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熱情友好的象征,承載著擁抱世界的東方禮儀文化。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臨黃山時贊嘆:“薄海內外之名山,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被后人引申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
黃山 | 黃山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國家5A級旅游景區)黃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中華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 黃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有72峰,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與光明頂、天都峰并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黃山是安徽旅游的標志,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唯一的山岳風光。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巖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后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黃山代表景觀有“四絕三瀑”,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龍瀑。黃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熱情友好的象征,承載著擁抱世界的東方禮儀文化。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臨黃山時贊嘆:“薄海內外之名山,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被后人引申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
黟山 | 黟山 黟山是中國古代對黃山的別稱,位于安徽省黃山市。黟山一詞出自《黃山圖經》。“黟山改黃山”之說出自《黃山圖經》,《新安志》及后來的志書大多沿用此說,不過《新安志》之前的志書記載卻是“黃山改北黟山”。 |
迎客松 | 迎客松 (安徽黃山景區迎客松)迎客松在黃山玉屏樓左側、文殊洞之上,倚青獅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徑0.64米,地徑75厘米,枝下高2.5米,樹齡至少已有800年,黃山“四絕”之一。其一側枝椏伸出,如人伸出一只臂膀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另一只手優雅地斜插在褲兜里,雍容大度,姿態優美。 迎客松是黃山的標志性景觀,也是安徽省的象征之一,從人民大會堂鐵畫《迎客松》至車站碼頭,都有它的身影。迎客松已經成為中國與世界人民和平友誼的象征。 |
青弋江 | 青弋江 青弋江,中國長江下游支流。古稱“清水”、“泠水”或“涇溪”、“涇水”。唐及北宋時稱青弋水。青弋江之名始自南宋。《寧國府志》記載:“青弋江古名清水,一名泠水,又名清弋水。稱其為清弋江,是因為它發源于黃山,會石臺、太平、旌德、涇縣諸水后,河身漸廣,春暖水漲,波濤洶涌,故曰江。” 青弋江源出中國安徽省黟縣黃山北麓,源頭主河為清溪河(美溪河),經石臺縣、黃山區,于周家坦注入陳村水庫(太平湖),出陳村水庫流經涇縣(此段原名施溪河)、宣城、南陵、蕪湖等地,于蕪湖市區入長江。安徽省志載:青弋江全長275千米,有大小支流30余條,流域面積8178平方千米,(蕪湖市志(1999年版)、蕪湖縣志、南陵縣志:在關門洲注入長江,全長291公里,有大小支流23條,流域面積4340平方公里。)是安徽省境內,也是長江下游最大的一條支流。 (名片圖:青弋江蕪湖市區段) |
九華山 | 九華山 (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國家5A級旅游景區)九華山(Jiuhua Mountain),古稱陵陽山、九子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傳說因唐朝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詩:“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而更名為“九華山”。 九華山為皖南三大山系之一,主體是由花崗巖巖體組成的強烈斷隆帶。其邊緣地區除部分為沉積巖外,大都是由花崗閃長巖組成的褶皺斷塊輕度隆起帶。九華山地處北亞熱帶,不僅受到濕潤季風的影響,而且受到山區海拔高度、地形地勢的制約,所以具有溫和、濕潤、陰涼等山區氣候特點。 九華山北俯長江,南望黃山,東臨太平湖,西接池陽,綿亙一百余公里,主要有九十九峰,最高的十王峰海拔1342米。九華山區域總面積約120平方公里,大致呈南-北走向,介于東經117°43′-118°80′,北緯30°24′-30°40′之間。 九華山自山麓至天臺峰,名剎古寺林立,文物古跡眾多,尚存化城寺、月身寶殿、慧居寺、百歲宮等古剎78座,佛像1500余尊,藏有明萬歷皇帝頒賜的圣旨、藏經及其它玉印、法器等文物1300余件。 2006年,以九華山為主體的九華山風景名勝區被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7年,九華山風景區獲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2009年,九華山獲評為國家地質公園。 |
九華山 | 九華山 (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國家5A級旅游景區)九華山(Jiuhua Mountain),古稱陵陽山、九子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傳說因唐朝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詩:“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而更名為“九華山”。 九華山為皖南三大山系之一,主體是由花崗巖巖體組成的強烈斷隆帶。其邊緣地區除部分為沉積巖外,大都是由花崗閃長巖組成的褶皺斷塊輕度隆起帶。九華山地處北亞熱帶,不僅受到濕潤季風的影響,而且受到山區海拔高度、地形地勢的制約,所以具有溫和、濕潤、陰涼等山區氣候特點。 九華山北俯長江,南望黃山,東臨太平湖,西接池陽,綿亙一百余公里,主要有九十九峰,最高的十王峰海拔1342米。九華山區域總面積約120平方公里,大致呈南-北走向,介于東經117°43′-118°80′,北緯30°24′-30°40′之間。 九華山自山麓至天臺峰,名剎古寺林立,文物古跡眾多,尚存化城寺、月身寶殿、慧居寺、百歲宮等古剎78座,佛像1500余尊,藏有明萬歷皇帝頒賜的圣旨、藏經及其它玉印、法器等文物1300余件。 2006年,以九華山為主體的九華山風景名勝區被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7年,九華山風景區獲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2009年,九華山獲評為國家地質公園。 |
黃山市 | 在安徽省南部、青弋江上游、黃山地區。1983年設市。人口394萬(1995年)。為新興旅游城市,境內有著名的黃山風景區,還有太平湖、屯溪老街、潛口民宅博物館等勝跡。 |
兩浙 | 兩浙 亦作“ 兩淛 ”。 浙東和浙西的合稱。唐肅宗時析江南東道為浙江東道和浙江西道 , 錢塘江以南簡稱浙東 、以北簡稱浙西 。 宋代有兩浙路 ,轄今江蘇省長江以南及浙江省全境。 今浙江省以 富春江 等為界分為浙東、浙西。 兩浙指浙江省 。 郁達夫 《兩浙漫游后記》:“統觀兩浙的山,當以自黃山西來的昱嶺山脈莫干山脈天目山脈為主峰。” |
朱砂庵 | 朱砂庵 寺廟名,正名慈光寺。明朝修建,在黃山朱砂峰下,望朱砂庵而登。—— 明· 袁宏道《滿井游記》 地理位置:慈光寺在安徽省黃山的溫泉景區,位于溫泉北部端點,距溫泉1.5公里。 |
兩浙 | 兩浙 亦作“ 兩淛 ”。 浙東和浙西的合稱。唐肅宗時析江南東道為浙江東道和浙江西道 , 錢塘江以南簡稱浙東 、以北簡稱浙西 。 宋代有兩浙路 ,轄今江蘇省長江以南及浙江省全境。 今浙江省以 富春江 等為界分為浙東、浙西。 兩浙指浙江省 。 郁達夫 《兩浙漫游后記》:“統觀兩浙的山,當以自黃山西來的昱嶺山脈莫干山脈天目山脈為主峰。” |
坡谷 | 坡谷 坡谷,宋 蘇東坡 ( 蘇軾 )和 黃山谷 ( 黃庭堅 )的并稱。 宋 嚴羽 《答出繼叔臨安吳景仙書》 |
昔年 | 昔年 (詞語釋義)昔年,漢語詞匯。 拼音:xī nián 釋義:往年;從前。 【基本解釋】 [in former years] 前幾年;從前 昔年欲登未登者。——《徐霞客游記·游黃山記》 |
見來 | 見來 jiàn lái 見來(見來) 猶真的,真個。 唐 杜甫 《寒雨朝行視園樹》詩:“鎖石藤梢元自落,倚天松骨見來枯。” 宋 歐陽修 《阮郎歸》詞之五:“見來無事去還思,而今花又飛。” 明 王衡 《郁輪袍》第三折:“你見 關大王 賣豆腐來?[眾:]見來人硬貨不硬哩!”《說郛》卷八十引 聶奉先 《續本事詩·市語》:“今時市語答人真實事,則稱見來。此語蓋已久矣, 坡 贈 黃山人 詩云:‘面頰照人元自白,眉毛覆眼見來烏。’以此。” |
朱砂泉 | 朱砂泉 朱砂泉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zhū shā quán,意思是溫泉名。又稱 湯泉 。在 安徽省 黃山 。 |
天半 | 天半 天半 [sky] 高空,如在半天之上 例:俱秀出天半。——《徐霞客游記·游黃山記》 |
縱橫 | 縱橫 (漢語詞語)縱橫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是zòng héng。基本解釋是(1)橫一條豎一條的;(2)奔放自如;(3)奔馳無阻。出自《徐霞客游記·游黃山記》。 |
松谷庵 | 松谷庵 松谷庵原名松谷草堂,又稱松谷禪林,位于安徽省黃山的松谷景區。 |
縱橫 | 縱橫 (漢語詞語)縱橫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是zòng héng。基本解釋是(1)橫一條豎一條的;(2)奔放自如;(3)奔馳無阻。出自《徐霞客游記·游黃山記》。 |
縱橫 | 縱橫 (漢語詞語)縱橫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是zòng héng。基本解釋是(1)橫一條豎一條的;(2)奔放自如;(3)奔馳無阻。出自《徐霞客游記·游黃山記》。 |
見來 | 見來 jiàn lái 見來(見來) 猶真的,真個。 唐 杜甫 《寒雨朝行視園樹》詩:“鎖石藤梢元自落,倚天松骨見來枯。” 宋 歐陽修 《阮郎歸》詞之五:“見來無事去還思,而今花又飛。” 明 王衡 《郁輪袍》第三折:“你見 關大王 賣豆腐來?[眾:]見來人硬貨不硬哩!”《說郛》卷八十引 聶奉先 《續本事詩·市語》:“今時市語答人真實事,則稱見來。此語蓋已久矣, 坡 贈 黃山人 詩云:‘面頰照人元自白,眉毛覆眼見來烏。’以此。” |
黃參 | 黃參 黃參,產于黃土高原甘肅張掖市山丹縣境內,民樂縣部分地區也有相應的分布,主要以野生為主,人工種植難度大。是青藏高原帶給山丹人民的原生態寶物。也是甘肅山丹的特產之一。它與地耳、發菜是當地的“三寶”。 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的人民把它叫做稱黃葑,因此黃參俗稱黃葑。 黃葑其形似人參,通體金黃。主要生長于沿祁連山、焉支山(又名大黃山)海拔2400米-2900米的高寒濕潤草原和丘陵地帶,是多年生純天然植物。 |
黃參 | 黃參 黃參,產于黃土高原甘肅張掖市山丹縣境內,民樂縣部分地區也有相應的分布,主要以野生為主,人工種植難度大。是青藏高原帶給山丹人民的原生態寶物。也是甘肅山丹的特產之一。它與地耳、發菜是當地的“三寶”。 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的人民把它叫做稱黃葑,因此黃參俗稱黃葑。 黃葑其形似人參,通體金黃。主要生長于沿祁連山、焉支山(又名大黃山)海拔2400米-2900米的高寒濕潤草原和丘陵地帶,是多年生純天然植物。 |
黃山派 | 辭典解釋黃山派 huáng shān pài 明末清初的山水畫派之一。以梅清、原濟(石濤)?、弘仁(漸江)?三人為代表,均以描繪黃山景物著稱。世稱梅清得黃山之影,石濤得黃山之靈,弘仁得黃山之質。 |
歙硯 | 歙硯 歙硯,全稱歙州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與甘肅洮硯、廣東端硯、黃河澄泥硯齊名。 產于安徽黃山山脈與天目山、白際山之間的歙州,包括歙縣、休寧、祁門、黟縣、婺源等縣。歙石的產地以婺源與歙縣交界處的龍尾山(羅紋山)下溪澗為最優,所以歙硯又稱龍尾硯,而龍尾山則是大部分存世歙硯珍品的石料出產地。除此之外,歙縣、休寧縣、祁門縣亦產歙硯。 歙硯的制作材料被稱為歙石或歙硯石,一般需要5-10億年的地質變化才能形成,其中最適合制硯的是輕度千枚巖化的板巖。其主要礦物成分為絹云母、石英、黃鐵礦、磁黃鐵礦、褐鐵礦、炭質等,粒度0.001~0.005mm,比重2.81~2.94,主要硯鋒為片狀硯鋒。歙硯石的花紋結構十分突出,分為魚子紋、羅紋、金暈紋、眉紋、刷絲紋等類型。由于其礦物粒度細,微粒石英分布均勻,故有發墨益毫、滑不拒筆、澀不滯筆的效果,受到歷代書法家的稱贊。造型渾樸,浮雕、淺浮雕、半圓雕等手法是歙硯臺的工藝風格和特點。 歙硯為歷代文人所稱道。南唐后主李煜說“歙硯甲天下”;蘇東坡評其“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瓜膚而縠理,金聲而玉德”;米芾說:“金星宋硯,其質堅麗,呵氣生云,貯水不涸”。2004年9月中國輕工聯合會和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授予歙縣“中國歙硯之鄉”榮譽稱號。 |
歙硯 | 歙硯 歙硯,全稱歙州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與甘肅洮硯、廣東端硯、黃河澄泥硯齊名。 產于安徽黃山山脈與天目山、白際山之間的歙州,包括歙縣、休寧、祁門、黟縣、婺源等縣。歙石的產地以婺源與歙縣交界處的龍尾山(羅紋山)下溪澗為最優,所以歙硯又稱龍尾硯,而龍尾山則是大部分存世歙硯珍品的石料出產地。除此之外,歙縣、休寧縣、祁門縣亦產歙硯。 歙硯的制作材料被稱為歙石或歙硯石,一般需要5-10億年的地質變化才能形成,其中最適合制硯的是輕度千枚巖化的板巖。其主要礦物成分為絹云母、石英、黃鐵礦、磁黃鐵礦、褐鐵礦、炭質等,粒度0.001~0.005mm,比重2.81~2.94,主要硯鋒為片狀硯鋒。歙硯石的花紋結構十分突出,分為魚子紋、羅紋、金暈紋、眉紋、刷絲紋等類型。由于其礦物粒度細,微粒石英分布均勻,故有發墨益毫、滑不拒筆、澀不滯筆的效果,受到歷代書法家的稱贊。造型渾樸,浮雕、淺浮雕、半圓雕等手法是歙硯臺的工藝風格和特點。 歙硯為歷代文人所稱道。南唐后主李煜說“歙硯甲天下”;蘇東坡評其“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瓜膚而縠理,金聲而玉德”;米芾說:“金星宋硯,其質堅麗,呵氣生云,貯水不涸”。2004年9月中國輕工聯合會和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授予歙縣“中國歙硯之鄉”榮譽稱號。 |
凌歊 | 凌歊 líng xiāo,古代一般指凌歊臺,唐代姑孰縣境十個代表性景觀:姑孰溪、丹陽湖、謝公宅、凌歊臺、桓公井、慈姥竹、望夫山、牛渚磯、靈墟山和天門山,李白曾作《姑孰十詠》,其中一首是《凌歊臺》。《太平寰宇記》:姑孰溪,在太平州當涂縣南二里。姑熟(姑孰),即古縣名。此水經縣市中過,故溪即因地以名之也。《江南通志》:姑熟溪,在太平府當涂縣南二里,一名姑浦,合丹陽東南之余水,及諸港來會,過寶積山入大江。周必大《泛舟游山錄》:姑熟溪,水色紺碧,與河流不相雜。陸放翁《入蜀記》:姑熟溪,土人但謂之姑溪,水色正綠,而澄澈如鏡,纖鱗往來可數。溪南皆漁家,景物幽奇。 據《方輿勝覽》記載,凌歊臺在太平州城北黃山上。宋武帝南游,嘗登此臺,乃建離宮焉。《江南通志》:凌歊臺,在太平府當涂縣黃山,有石如案,高可五尺,頂平而圓,宋武帝建宮避暑處。周必大《泛舟游山錄》:出北門五里余,登凌歊臺,臺在黃山上,本不高,而望甚遠。西南即青山,卻顧采石、天門及溧陽、和州諸山,皆在目中。 |
淩歊 | 凌歊 líng xiāo,古代一般指凌歊臺,唐代姑孰縣境十個代表性景觀:姑孰溪、丹陽湖、謝公宅、凌歊臺、桓公井、慈姥竹、望夫山、牛渚磯、靈墟山和天門山,李白曾作《姑孰十詠》,其中一首是《凌歊臺》。《太平寰宇記》:姑孰溪,在太平州當涂縣南二里。姑熟(姑孰),即古縣名。此水經縣市中過,故溪即因地以名之也。《江南通志》:姑熟溪,在太平府當涂縣南二里,一名姑浦,合丹陽東南之余水,及諸港來會,過寶積山入大江。周必大《泛舟游山錄》:姑熟溪,水色紺碧,與河流不相雜。陸放翁《入蜀記》:姑熟溪,土人但謂之姑溪,水色正綠,而澄澈如鏡,纖鱗往來可數。溪南皆漁家,景物幽奇。 據《方輿勝覽》記載,凌歊臺在太平州城北黃山上。宋武帝南游,嘗登此臺,乃建離宮焉。《江南通志》:凌歊臺,在太平府當涂縣黃山,有石如案,高可五尺,頂平而圓,宋武帝建宮避暑處。周必大《泛舟游山錄》:出北門五里余,登凌歊臺,臺在黃山上,本不高,而望甚遠。西南即青山,卻顧采石、天門及溧陽、和州諸山,皆在目中。 |
新安派 | 新安派 新安派是明末清初的一個畫派,區域包括安徽省的東南、黃山東南麓的歙、休寧、祁門、婺源、績溪、黟的六個地區,旁及宣城、姑熟以及徽洲、宣城等地寓居在江、浙一帶的畫家。此派畫家共同的特點是崇尚倪黃、遠法唐宋,近師文沈。題材大多是黃山、白岳,畫風尚清逸簡淡,境界幽僻, 意趣荒寒。漸江為這一畫派的主要代表。 新安派早期成員:丁云鵬、鄭重、李流芳、程嘉隧、蕭云從、汪建、吳試、僧筏、李杭之、凌起翔、吳田生。新安派中期者:戴本孝、程邃、汪家珍、謝紹烈、鄭盿、汪樸、江注。新安四大家:新安四大家:僧漸江、查士標、孫逸、汪之瑞。清代新安變派畫家:程士鑣、僧雪莊、程鳴、方士庶、黃柳溪、吳之驎。新安近代畫家:鮑鎣、程瑤笙、黃士陵、黃賓虹、汪采白等。 |
嶧山 | 嶧山 嶧(yì)山又名“鄒嶧山”、“鄒山” 、“東山”,海拔582.8米,是我國古代的九大歷史文化名山之一,有齊魯名山歸岱嶧的美譽。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嶧山雄峙于“孔孟之鄉”的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東南10公里處,104國道及京滬鐵路東側,京福高速公路和京滬高速鐵路西側,早在秦漢時期就著稱于世,它是中國古代的九大歷史文化名山之一。 嶧山雖然山不高,但卻集泰山之雄、黃山之奇、華山之險于一身,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自然之秀美。孔子、孟子、秦始皇、李斯、司馬遷、華佗、李白、杜甫、蘇東坡、王安石、歐陽修、黃庭堅、董其昌、鄭板橋等都曾登臨攬勝,他們留在嶧山的三百多處著名的摩崖刻石和碑碣,為嶧山增添了奇異的歷史文化光彩。 嶧山自然景觀優美奇特,素有"岱南奇觀"、"鄒魯秀靈"、“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譽。 |
嶧山 | 嶧山 嶧(yì)山又名“鄒嶧山”、“鄒山” 、“東山”,海拔582.8米,是我國古代的九大歷史文化名山之一,有齊魯名山歸岱嶧的美譽。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嶧山雄峙于“孔孟之鄉”的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東南10公里處,104國道及京滬鐵路東側,京福高速公路和京滬高速鐵路西側,早在秦漢時期就著稱于世,它是中國古代的九大歷史文化名山之一。 嶧山雖然山不高,但卻集泰山之雄、黃山之奇、華山之險于一身,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自然之秀美。孔子、孟子、秦始皇、李斯、司馬遷、華佗、李白、杜甫、蘇東坡、王安石、歐陽修、黃庭堅、董其昌、鄭板橋等都曾登臨攬勝,他們留在嶧山的三百多處著名的摩崖刻石和碑碣,為嶧山增添了奇異的歷史文化光彩。 嶧山自然景觀優美奇特,素有"岱南奇觀"、"鄒魯秀靈"、“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譽。 |
天目山 | 天目山 (臨安天目山)素有“大樹華蓋聞九州”之譽的天目山,地處浙江省杭州市西北部臨安區境內,浙皖兩省交界處,距杭州84公里,在杭州至黃山黃金旅游線中段。主峰仙人頂海拔1506米。古名浮玉山,“天目”之名始于漢,有東西兩峰,頂上各有一池,長年不枯,故名。是韋陀菩薩的道場。 動植物種類繁多,珍稀物種薈萃,為國家教學科研重要基地。被國家授予"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天目山峰巒疊翠,古木蔥蘢,有奇巖怪石之險,有流泉飛瀑之勝,素負"大樹王國""清涼世界"盛名,為古今攬勝頤神勝地。天目千重秀,靈山十里深,她賦予人類享之不竭的璀璨文化與獨特的大自然風韻。 |
松葉 | 松葉 松葉,中藥名。為松科植物華山松Pinus armandi Franch、黃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紅松Pinus koraiensis Sied.et.Zucc.等的針葉。華山松分布于西南及陜西、甘肅、河南、湖北、西藏等地。黃山松分布于安徽、江西、浙江、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等地。馬尾松分布于陜西、江蘇、安微、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黑松分布于遼寧、山東、江蘇等地;武漢、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多有栽培。油松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河南、山東、江蘇等地。云南松分布于西南地區及廣西。紅松分布于東北地區。具有祛風燥濕,殺蟲止癢,活血安神之功效。常用于風濕痹痛,腳氣,濕瘡,癬,風疹瘙癢,跌打損傷,神經衰弱,慢性腎炎,高血壓病,預防乙腦、流感。 |
松葉 | 松葉 松葉,中藥名。為松科植物華山松Pinus armandi Franch、黃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紅松Pinus koraiensis Sied.et.Zucc.等的針葉。華山松分布于西南及陜西、甘肅、河南、湖北、西藏等地。黃山松分布于安徽、江西、浙江、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等地。馬尾松分布于陜西、江蘇、安微、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黑松分布于遼寧、山東、江蘇等地;武漢、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多有栽培。油松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河南、山東、江蘇等地。云南松分布于西南地區及廣西。紅松分布于東北地區。具有祛風燥濕,殺蟲止癢,活血安神之功效。常用于風濕痹痛,腳氣,濕瘡,癬,風疹瘙癢,跌打損傷,神經衰弱,慢性腎炎,高血壓病,預防乙腦、流感。 |
梁山泊 | 梁山泊 梁山泊,文獻中也作梁山濼,位于山東省西南部梁山縣境內,由梁山、青龍山、鳳凰山、龜山四主峰和虎頭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黃山等七支脈組成,占地面積3.5平方公里。古典名著《水滸傳》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梁山泊原址已經干涸,梁山縣馬營鎮的“水泊遺址”(濕地)為原梁山泊的唯一遺存水域。 |
海嶽 | 海岳 海岳,字菌人,號中洲,江蘇丹徒人,家居鎮江。清順治十六年(1659)三歲時出家,后曾在南京主持清涼寺,又到黃山,為慈光寺住持。著有《綠蘿庵詩集》、《萬山拜下堂稿》等。所作《黃山賦》,洋洋萬言,全用集句,上取六經,下取百氏。另有專詠慈光寺木蓮的七律一百首。 |
楚鎮 | 楚鎮 (詞語)chǔ zhèn 楚鎮(楚鎮)楚 地主山。鎮,一方的主山。 唐 李敬方《題黃山湯院》詩:“ 楚 鎮惟 黃 岫,靈泉浴圣源。” |
楚鎮 | 楚鎮 (詞語)chǔ zhèn 楚鎮(楚鎮)楚 地主山。鎮,一方的主山。 唐 李敬方《題黃山湯院》詩:“ 楚 鎮惟 黃 岫,靈泉浴圣源。” |
海岳 | 海岳 海岳,字菌人,號中洲,江蘇丹徒人,家居鎮江。清順治十六年(1659)三歲時出家,后曾在南京主持清涼寺,又到黃山,為慈光寺住持。著有《綠蘿庵詩集》、《萬山拜下堂稿》等。所作《黃山賦》,洋洋萬言,全用集句,上取六經,下取百氏。另有專詠慈光寺木蓮的七律一百首。 |
歙縣 | 辭典解釋歙縣 shè xiàn 縣名。位于安徽省東南,因縣東南有歙浦而得名。京贛鐵路經此,縣民以制造筆、墨、硯為業。縣內以產茶、木材為大宗,其墨、枇杷、蜜棗馳名全國。其西北黃山為著名游覽及療養勝地。 英語 She county in Huangshan 黃山|黃山[Huang2 shan1], Anhui德語 Kreis She (Provinz Anhui, China)? (Eig, Geo)? |
仙源 | 仙源 仙源:漢語詞匯 仙源:安徽黃山市黃山區地名 仙源 (漢語詞匯)仙源,漢語詞匯。 拼音:xiān yuán 釋義:1、道教稱神仙所居之處。2、特指晉陶淵明 所描繪的理想境地桃花源。3、借指風景勝地或安謐的僻境。4、鹿邑縣古稱。 |
敬亭山 | 敬亭山 敬亭山位于中國安徽省宣城市區北郊,原名昭亭山,晉初為避帝諱,易名敬亭山,屬黃山支脈,東西綿亙十余里。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自南齊謝脁《游敬亭山》和唐朝李白《獨坐敬亭山》詩篇傳頌后,敬亭山聲名鵲起。謝李之后,白居易,杜牧,韓愈,劉禹錫,王維,孟浩然,李商隱,顏真卿,韋應物,陸龜蒙,蘇東坡,梅堯臣, 湯顯祖,施閏章,梅清,梅庚等慕名登臨,吟詩作賦,繪畫寫記,清朝畫僧人石濤更是駐錫于敬亭山腳下的廣教寺,以敬亭風光為背景,留下傳世名作《石濤羅漢百開冊頁》。中國歷代吟頌敬亭山的詩、文、詞、畫達千數,敬亭山遂被稱為“江南詩山”,飲譽海內外。抗日戰爭時期,陳毅將軍率部東進,途經宣城即興吟《由宣城泛湖東下》七絕一首:“敬亭山下櫓聲柔,雨灑江天似夢游。李謝詩魂今在否?湖光照破萬年愁。” 2012年1月,敬亭山風景名勝區被批準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
黃山谷 | 辭典解釋黃山谷 huáng shān gǔ 人名。指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參見「黃庭堅」條。 |
安徽省 | 別稱“皖”。在中國中東部、長江下游及淮河中游。面積1402萬平方千米。人口5999萬(1995年)。清初為江南省,后分置安徽省。省會合肥。北部和長江沿岸為平原,余為山地、丘陵,以黃山最著名。主要湖泊有巢湖。從南向北由亞熱帶濕潤區向暖溫帶半濕潤區過渡。主要工業有煤炭、鋼鐵和煉銅。中國重要煤炭基地。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商品糧產區。茶葉、油菜籽、黃紅麻產量居全國前列。 |
鐵骨 | 鐵骨 (漢語詞匯)一個卑微的生命來到戰火紛飛的民國,一次次的挫折與傷痛導致他一次次的迷茫與覺悟,面對軍閥遍布、民不聊生的動蕩世界,面對強權、國恥、淪喪、熱血……這個只為了好好活下去而苦心鉆營的麻木看客,不知不覺被卷入一次次的歷史大事件中,糊里糊涂走上了從軍之路。 無可選擇的萬里征程,打造了一個內心執著堅定、外表厚顏無恥的另類軍人,在歷史的夾縫中沉沉浮浮數度生死最終卻能...... 鐵骨 tiě gǔ (1).比喻堅挺的枝干。 徐遲 《黃山記》一:“黃山松鐵骨冰肌,異蘿松天下罕見。” (2).剛強不屈的骨氣。 碧野 《懷田莊》:“他年紀比我小,但他經過的風浪卻比我多,他鐵骨錚錚,不屈不撓。” 袁鷹 《不滅的詩魂》:“鐵窗生活并沒有銷磨他的錚錚鐵骨。” |
逸興橫飛 | 逸興橫飛【解釋】指超逸豪放的意興勃發飛揚。【出處】語出唐王勃《滕王閣序》:“遙襟俯暢,逸興遄飛。”【示例】他~,登上了海拔二八六○公尺的蓮花峰,黃山最高峰的絕頂。 ◎徐遲《黃山記》二 |
莊家漢 | 莊家漢 (黃山市美協主席)莊家漢,又名莊家堅,男,1943年農歷4月生,漢族,安徽省黃山市歙縣綿潭人,擅中國畫。 |
矜奬 | 矜奬 矜獎 jīn jiǎng 詞語解釋:贊揚和稱譽。 清 黃宗羲 《靳熊封游黃山詩文序》:“詞情俱美,注目抽心,晶照巖壑,不特為士林之矜獎,山川亦與之酬答矣。” |
鐵骨 | 鐵骨 (漢語詞匯)一個卑微的生命來到戰火紛飛的民國,一次次的挫折與傷痛導致他一次次的迷茫與覺悟,面對軍閥遍布、民不聊生的動蕩世界,面對強權、國恥、淪喪、熱血……這個只為了好好活下去而苦心鉆營的麻木看客,不知不覺被卷入一次次的歷史大事件中,糊里糊涂走上了從軍之路。 無可選擇的萬里征程,打造了一個內心執著堅定、外表厚顏無恥的另類軍人,在歷史的夾縫中沉沉浮浮數度生死最終卻能...... 鐵骨 tiě gǔ (1).比喻堅挺的枝干。 徐遲 《黃山記》一:“黃山松鐵骨冰肌,異蘿松天下罕見。” (2).剛強不屈的骨氣。 碧野 《懷田莊》:“他年紀比我小,但他經過的風浪卻比我多,他鐵骨錚錚,不屈不撓。” 袁鷹 《不滅的詩魂》:“鐵窗生活并沒有銷磨他的錚錚鐵骨。” |
精芒 | 精芒 (1).光芒。《晉書·張華傳》:“大盆盛水,置劍其上,視之者精芒炫目。” 唐 李白 《出自薊北門行》:“虜陣橫北荒,胡星耀精芒。” 清 黃景仁 《黃山問道圖為范懷山作》詩:“坎離獻胎息,日月輸精芒。” (2).猶精銳。 明 湯顯祖 《邯鄲記·邊急》:“老河魁福國安邦將,羽林軍個個精芒。” |
逸興橫飛 | 【解釋】指超逸豪放的意興勃發飛揚。【出處】語出唐王勃《滕王閣序》:“遙襟俯暢,逸興遄飛。”【示例】他~,登上了海拔二八六○公尺的蓮花峰,黃山最高峰的絕頂。 ◎徐遲《黃山記》二 |
莊家漢 | 莊家漢 (黃山市美協主席)莊家漢,又名莊家堅,男,1943年農歷4月生,漢族,安徽省黃山市歙縣綿潭人,擅中國畫。 |
一線天 | 一線天 (山峰中常見景觀)一線天,是我國名山奇峰中常有的石景,因兩壁夾峙,縫隙所見藍天如一線而得名;較為知名者有峨眉山、華山、黃山、江郎山、武夷山、九宮山、三清山等處的“一線天”美景;由于“一線天”景觀奇特,已成為許多風景名勝的熱門景點。 |
松樹 | 松樹 (松科植物)松樹,(學名:Pinus):是松科、松屬植物。世界上的松樹種類有八十余種,不僅種類多,而且分布廣,如分布于華北、西北幾省區的油松、樟子松、黑松和赤松,華中幾省的馬尾松、黃山松、高山松,秦巴山區的巴山松,以及臺灣松和北美短葉松,多數是我國荒山造林的主要樹種。松樹為輪狀分枝,節間長,小枝比較細弱平直或略向下彎曲,針葉細長成束。其樹冠看起來篷松不緊湊,“松”字正是其樹冠特征的形象描述。所以,“松”就是樹冠篷松的一類樹。松樹堅固,壽命十分長。 三針一束的三葉松有分布于秦嶺、關山林區的白皮松、川滇地區的云南松、思茅松、華中華南引種的濕地松、火炬松等。四針一束的松樹種類少,僅美國加里福尼亞州有分布。另外,卵果松,拉威遜松是四針或五針束的。五針一束的松樹種類多,分布廣,有東北的紅松、西北西南幾省的華山松,還有喬松、廣東松、安徽五針松、大別山五針松、偃松、臺灣果松等。絕大多數是高大喬木,高20~50米,最高可達75米(美國的糖松P.lambertiana),極少數為灌木狀,如偃松(P.pumila)和地盤松(P.yunnanensis) 。 |
一線天 | 一線天 (山峰中常見景觀)一線天,是我國名山奇峰中常有的石景,因兩壁夾峙,縫隙所見藍天如一線而得名;較為知名者有峨眉山、華山、黃山、江郎山、武夷山、九宮山、三清山等處的“一線天”美景;由于“一線天”景觀奇特,已成為許多風景名勝的熱門景點。 |
松樹 | 松樹 (松科植物)松樹,(學名:Pinus):是松科、松屬植物。世界上的松樹種類有八十余種,不僅種類多,而且分布廣,如分布于華北、西北幾省區的油松、樟子松、黑松和赤松,華中幾省的馬尾松、黃山松、高山松,秦巴山區的巴山松,以及臺灣松和北美短葉松,多數是我國荒山造林的主要樹種。松樹為輪狀分枝,節間長,小枝比較細弱平直或略向下彎曲,針葉細長成束。其樹冠看起來篷松不緊湊,“松”字正是其樹冠特征的形象描述。所以,“松”就是樹冠篷松的一類樹。松樹堅固,壽命十分長。 三針一束的三葉松有分布于秦嶺、關山林區的白皮松、川滇地區的云南松、思茅松、華中華南引種的濕地松、火炬松等。四針一束的松樹種類少,僅美國加里福尼亞州有分布。另外,卵果松,拉威遜松是四針或五針束的。五針一束的松樹種類多,分布廣,有東北的紅松、西北西南幾省的華山松,還有喬松、廣東松、安徽五針松、大別山五針松、偃松、臺灣果松等。絕大多數是高大喬木,高20~50米,最高可達75米(美國的糖松P.lambertiana),極少數為灌木狀,如偃松(P.pumila)和地盤松(P.yunnanensis) 。 |
溫湯 | 溫湯 (溫泉)溫泉多有硫磺的氣味,用來洗浴則侵襲肌膚。只有新安黃山的溫泉是朱砂泉,在春天的時候泉水呈微紅色,可用來烹茶。朱砂泉水雖是紅色但溫度并不很高,泉底處可能有雄黃。有砒石的地方亦有溫泉,沐浴后可使人中毒。 |
鴛鴦湖 | 鴛鴦湖 (江西省婺源縣鴛鴦湖)鴛鴦湖,位于婺源縣西部賦春鎮,景(德鎮)白(沙關)公路西側。離縣城紫陽鎮43公里;西接瓷都景德鎮41公里;南距風景名勝區三清山201公里;北離旅游勝地黃山179公里。 八十年代初,因水庫周圍生態環境良好,吸引了眾多的鴛鴦來此越冬,故1986年后逐漸被改稱為"鴛鴦湖",1997年被定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
鴛鴦湖 | 鴛鴦湖 (江西省婺源縣鴛鴦湖)鴛鴦湖,位于婺源縣西部賦春鎮,景(德鎮)白(沙關)公路西側。離縣城紫陽鎮43公里;西接瓷都景德鎮41公里;南距風景名勝區三清山201公里;北離旅游勝地黃山179公里。 八十年代初,因水庫周圍生態環境良好,吸引了眾多的鴛鴦來此越冬,故1986年后逐漸被改稱為"鴛鴦湖",1997年被定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
溫湯 | 溫湯 (溫泉)溫泉多有硫磺的氣味,用來洗浴則侵襲肌膚。只有新安黃山的溫泉是朱砂泉,在春天的時候泉水呈微紅色,可用來烹茶。朱砂泉水雖是紅色但溫度并不很高,泉底處可能有雄黃。有砒石的地方亦有溫泉,沐浴后可使人中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