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獲全勝的反義詞
大獲全勝的反義詞有:一敗涂地,只輪莫返,大敗虧輸,折戟沉沙,損兵折將,損軍折將,片甲不回,片甲不歸,片甲不留,落荒而逃,敗兵折將,賠了夫人又折兵,大獲全勝[dà huò quán shèng]的解釋:戰勝對方;取得全部勝利。出自: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葛令公生遺棄兒》:“唐代被梁家殺得七零八落……梁家大獲全勝。”
大獲全勝的反義詞詳解
- 1 一敗涂地
- 拼音:
- yī bài tú dì
- 解釋:
- 一:一旦;涂地:“肝腦涂地”的省略。一旦失敗就肝腦涂地。形容徹底失敗;不可收拾。
- 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天下方擾,諸侯并起,今置將不善,一敗涂地。”
- 2 只輪莫返
- 拼音:
- zhī lún mò fǎn
- 解釋:
- 只:一個。連戰車的一只輪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軍覆沒
- 出處:
- 《梁書·侯景傳》:“趙超伯拔自無能,任居方伯。韓山之役,女妓自隨,裁聞敵鼓,與妾俱逝,不待貞陽,故只輪莫返。”
- 3 大敗虧輸
- 拼音:
- dà bài kuī shū
- 解釋:
- 虧輸:遭受損失,輸給別人。打了敗仗,損失很大。
- 出處:
- 元 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今漢王大敗虧輸,項王意得志滿。”
- 4 折戟沉沙
- 拼音:
- zhé jǐ chén shā
- 解釋:
- 戟:古代的一種兵器。戟被折斷沉沒在泥沙里。形容失敗得十分慘重。
- 出處:
- 唐 杜牧《赤壁》詩:“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 5 損兵折將
- 拼音:
- sǔn bīng zhé jiàng
- 解釋:
- 軍士和將領都遭到損失。
- 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81回:“損兵折將,必然瞞著天子。”
- 6 損軍折將
- 拼音:
- sǔn jūn zhé jiàng
- 解釋:
- 猶損兵折將。兵士和將領都有損失。指作戰失利。
- 出處:
- 元 無名氏《樂毅圖齊》第一折:“不爭你和他相持,損軍折將,則不如緊守城池。”
- 7 片甲不回
- 拼音:
- piàn jiǎ bù huí
- 解釋:
- 一個士兵也沒回來。形容全軍覆沒。
- 出處:
- 《三國志平話》中卷:“張飛笑曰:‘吾用一計,使曹公片甲不回。’”
- 8 片甲不歸
- 拼音:
- piàn jiǎ bù guī
- 解釋:
- 片:單,只;甲:鎧甲。形容全軍覆沒
- 出處:
- 《平鬼傳》第六回:“不如俺先殺向前去,給他一個措手不及,殺他一個片甲不歸,方知俺的厲害。”
- 9 片甲不留
- 拼音:
- piàn jiǎ bù liú
- 解釋:
- 甲:鎧甲;古代用皮革或金屬制成的用來防身護體的戰衣。連一片鎧甲也沒留下。形容全軍被消滅。
- 出處:
- 清 錢彩《說岳全傳》第23回:“為足的在此扎營,意欲等候番兵來,殺他一個片甲不留。”
- 10 落荒而逃
- 拼音:
- luò huāng ér táo
- 解釋:
- 離開大路;逃向荒野。形容戰敗后狼狽地逃走。也比喻處于尷尬窘迫境地時狼狽而去。
- 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玄德望見‘地公將軍’旗號,飛馬趕來,張寶落荒而走。”
- 11 敗兵折將
- 拼音:
- bài bīng zhé jiàng
- 解釋:
- 折:損失。軍士和將領都遭到損失
- 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6回:“袁本初敗兵折將。”
- 12 賠了夫人又折兵
- 拼音:
- péi lē fū rén yòu zhé bīng
- 解釋:
- 賠:蝕本;折:虧損。比喻想算計別人;反而遭受雙重損失。
- 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5回:“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大獲全勝的近義詞
“大獲全勝”單字解釋
* 大獲全勝的反義詞有:一敗涂地,只輪莫返,大敗虧輸,折戟沉沙,損兵折將,損軍折將,片甲不回,片甲不歸,片甲不留,落荒而逃,敗兵折將,賠了夫人又折兵,大獲全勝[dà huò quán shèng]的解釋:戰勝對方;取得全部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