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關于山川的詩詞(1007首)

    161 《秋夜與友人宿》 唐·許渾

    楚國同游過十霜,萬重心事幾堪傷。
    蒹葭露白蓮塘淺,砧杵夜清河漢涼。
    云外山川歸夢遠,天涯岐路客愁長。
    寒城欲曉聞吹笛,猶臥東軒月滿床。

    162 《贈河東虞押衙二首》 唐·許渾

    長劍高歌換素衣,君恩未報不言歸。
    舊精鳥篆諳書體,新授龍韜識戰機。
    萬里往來征馬瘦,十年離別故人稀。

    秋天寫風思鄉

    163 《重游練湖懷舊》 唐·許渾

    西風渺渺月連天,同醉蘭舟未十年。
    鵩鳥賦成人已沒,嘉魚詩在世空傳。
    榮枯盡寄浮云外,哀樂猶驚逝水前。
    日暮長堤更回首,一聲鄰笛舊山川

    164 《秋夜與友人宿》 唐·杜牧

    楚國同游過十霜,萬重心事幾堪傷。
    蒹葭露白蓮塘淺,砧杵夜清河漢涼。
    云外山川歸夢遠,天涯岐路客愁長。
    寒城欲曉聞吹笛,猶臥東軒月滿床。

    165 《江南懷古》 唐·杜牧

    車書混一業無窮,井邑山川今古同。
    戊辰年向金陵過,惆悵閑吟憶庾公。

    166 《郊陶潛體詩十六首》 唐·白居易

    不動者厚地,不息者高天。
    無窮者日月,長在者山川
    松柏與龜鶴,其壽皆千年。
    嗟嗟群物中,而人獨不然。

    167 《夢昔時》 唐·元稹

    閑窗結幽夢,此夢誰人知。
    夜半初得處,天明臨去時。
    山川已久隔,云雨兩無期。
    何事來相感,又成新別離。

    168 《楚歌十首(江陵時作)》 唐·元稹

    楚人千萬戶,生死系時君。
    當璧便為嗣,賢愚安可分。
    干戈長浩浩,篡亂亦紛紛。
    縱有明在下,區區何足云。

    169 《酬太原狄尚書見寄》 唐·劉禹錫

    家聲烜赫冠前賢,時望穹崇鎮北邊。
    身上官銜如座主,幕中譚笑取同年。
    幽并俠少趨鞭弭,燕趙佳人奉管弦。
    仍把天兵書號筆,遠題長句寄山川

    170 《南省轉牒欲具江國圖令盡通風俗故事》 唐·柳宗元

    圣代提封盡海壖,狼荒猶得紀山川
    華夷圖上應初錄,風土記中殊未傳。
    椎髻老人難借問,黃茆深峒敢留連。
    南宮有意求遺俗,試檢周書王會篇。

    古文觀止議論序文

    171 《琴操十首·別鵠操》 唐·韓愈

    (商陵穆子,娶妻五年無子。
    父母欲其改娶,其妻聞之,中夜悲嘯,穆子感之而作。
    本詞云:將乖比翼隔天端,

    172 《別鶴詞送令狐校書之桂府》 唐·楊巨源

    海鶴一為別,高程方窅然。
    影搖江漢路,思結瀟湘天。
    皎然仰白日,真姿棲紫煙。
    含情九霄際,顧侶五云前。

    173 《旬假南亭寄熊郎中》 唐·武元衡

    旬休屏戎事,涼雨北窗眠。
    江城一夜雨,萬里繞山川
    草木散幽氣,池塘鳴早蟬。
    妍芳落春后,旅思生秋前。

    174 《奉和武相公春曉聞鶯(一作蜀川聞鶯)》 唐·李益

    蜀道山川心易驚,綠窗殘夢曉聞鶯。
    分明似寫文君恨,萬怨千愁弦上聲。

    175 《東郊迎春》 唐·皇甫冉

    曉見蒼龍駕,東郊春已迎。
    彩云天仗合,玄象太階平。
    佳氣山川秀,和風政令行。
    句陳霜騎肅,御道雨師清。
    律向韶陽變,人隨草木榮。
    遙觀上林樹,今日遇遷鶯。

    176 《奉酬睢陽李太守》 唐·高適

    公族稱王佐,朝經允帝求。
    本枝疆我李,盤石冠諸劉。
    禮樂光輝盛,山河氣象幽。
    系高周柱史,名重晉陽秋。

    177 《云中行》 唐·薛奇童

    云中小兒吹金管,向晚因風一川滿。
    塞北云高心已悲,城南木落腸堪斷。
    憶昔魏家都此方,涼風觀前朝百王。

    178 《七夕》 唐·韋應物

    人世拘形跡,別去間山川
    豈意靈仙偶,相望亦彌年。
    夕衣清露濕,晨駕秋風前。
    臨歡定不住,當為何所牽。

    贈別隱居

    179 《春月觀省屬城,始憩東西林精舍》 唐·韋應物

    因時省風俗,布惠迨高年。
    建隼出潯陽,整駕游山川
    白云斂晴壑,群峰列遙天。
    嶔崎石門狀,杳靄香爐煙。

    180 《去婦詞(一作顧況詩)》 唐·李白

    古來有棄婦,棄婦有歸處。
    今日妾辭君,辭君遣何去。
    本家零落盡,慟哭來時路。
    憶昔未嫁君,聞君卻周旋。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