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民謠的詩詞(89首)
65
《史文惠王挽詞》 宋·樓鑰
八行源充遠,三師慶系遙。
樞庭先附鳳,相國薦簪貂。
感會逢千載,榮華冠四朝。
甘盤稱舊學,綺季簉儲寮。
66
《和信仲喜雨二首》 宋·胡寅
云漢吁嗟墮杳冥,德音雷動走群靈。
天心逢契犧牲禱,田畯先聞黍稷馨。
簾卷西山增爽氣,水通南澗漫平汀。
一篇可嗣東坡記,北榭今成喜雨亭。
67
《和孫延壽喜雨述懷韻》 宋·王之道
小雨霏霏夜接朝,乍驚和氣入民謠。
官逋遮為麥秋緩,酒價定隨人意饒。
欲落棗花蠶斷繭,半黃梅子稻移苗。
書生不慣征徭苦,牢落僧房不自聊。
69
《到郡滿歲自遣》 宋·楊億
迢遞分符竹,因循度歲華。
地將鯨海接,路與鳳城賒。
觸石云頻起,銜山日易斜。
潮平聚漁市,木落見人家。
吏隱偏知幸,民謠豈敢夸。
無嫌勾漏僻,且得養丹砂。
70
《石殿丞通判濮州》 宋·楊億
龍虎游從分不疏,忽聞新命佐魚符。
經旬苦雨淹行旆,幾曲洪河貫郡圖。
浮蟻酒濃頻舉白,折膠風勁好彎弧。
賢侯東道歡相得,期月民謠待袴襦。
71
《董給事知洪州》 宋·楊億
豫章南國一都會,夕拜東臺最上流。
捧詔暫辭青鎖闥,攜家便泛木蘭舟。
褰帷聽訟民謠洽,解榻延賓主禮優。
祇恐徵黃在朝暮,西山靈藥未容求。
73
《和楊遂賀雨》 宋·王禹偁
我罷內庭職,出臨永陽民。
永陽民雖庶,未免多饑貧。
富之既無術,齪齪為謹身。
可堪今夏旱,如燎復如焚。
74
《博州駱太保》 宋·宋祁
關榆秋舞折膠風,坐嘯邊陴憶九重。
宴榭綠醅春沸蟻,連營清角暮吟龍。
幕中鏤管閒陳檄,塞下兜零罷漢烽。
計日民謠諠魏闕,褒功仙劄武泥封。
76
《古田縣行覽呈劉無競》 宋·戴復古
客游花縣自逍遙,百里風光在兩橋。
語出桑陰鳩婦喜,身穿麥秀雉雛嬌。
青山一任云來去,綠水多為風動搖。
上下相安長官好,野亭閑坐聽民謠。
77
《獻大明永樂皇帝》 明·李芳遠
紫鳳銜書下九霄,遐陬喜氣動民謠。
久潛龍虎聲相應,未戮鯨鯢氣尚驕。
萬里江山歸正統,百年人物見清朝。
天教老眼觀新化,白發那堪不肯饒。